尷尬了!美國21歲空軍國民兵涉嫌線上洩露國防機密文件 遭FBI逮捕

美國政治

綜合《路透》和《彭博》4月14日報導,美國聯邦調查局(FBI)周四逮捕21歲的空軍國民兵泰謝拉(Jack Douglas Teixeira),因為他涉嫌在網路上洩露國防部高度機密的文件,包括地圖、情報更新和對俄羅斯在烏克蘭的戰爭的評估,令華盛頓對世界各地盟友感到抱歉和尷尬。

洩密案令華府緊張與尷尬

1周前,爆發國防部文件洩密的事件,洩密案暴露美國盟友的間諜活動,並點出烏克蘭的軍事弱點,讓美國感到緊張與尷尬。

洩密文件主要發佈在社交媒體網站上,為2010年維基解密網站上出現70多萬份文件、影片和外交電報以來最嚴重的安全漏洞。

根據服役記錄,泰謝拉是麻州奧蒂斯空軍國民兵基地的一等飛行員,2019年他加入空軍國民警衛隊,擔任網路傳輸系統工程師,即IT專家。

司法部長賈蘭德(Merrick Garland)在華盛頓的記者會上表示,他將被控「未經授權刪除、保留和散播國防機密信息,檢調仍在進行調查,我們將在適當的時候分享更多信息。」 電視畫面顯示,泰謝拉雙手反綁在腦後,一名軍官在砲塔上盯著被銬上手銬的泰謝拉。

泰謝拉是一個遊戲聊天群組的版主

《紐約時報》周四稍早報導說,泰謝拉是一個遊戲聊天群組的版主,機密文件首先出現在該群組中。洩密文件、照片和影片在社交媒體Discord一小部分用戶之間共享,然後被收集在Telegram上更廣泛地傳播,國際新聞媒體首先關注這些文件。

周四稍早,美國總統拜登表示,美國即將結束對洩密事件的調查,並淡化其重要性,他說不擔心洩密案,調查人員正在追查。

洩密文件揭示美國對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的評估,包括烏克蘭已經相當危險,快要耗盡抵禦襲擊所需的導彈和攔截器;它還洩露美國對埃及、南韓和以色列等盟友的情報收集。

民主黨參議員、軍事委員會主席傑克·里德周四一份聲明譴責這次洩密事件是重大安全漏洞,呼籲改變情報處理和安全審查程序,並對蓄意犯罪行為進行處罰 。

泰謝拉涉嫌的刑事指控

司法部沒有說明泰謝拉面臨哪些指控,但可能涉及故意保留和散播國防信息的刑事指控。

前司法部國家安全檢察官、現任職於律師事務所(Morrison Foerster)的范格拉克(Brandon Van Grack)表示,即使泰謝拉無心造成傷害,但相關指控也可能導致最高10年的刑期,因為洩密的情報破壞性太大,泰謝拉可能吃上很多年牢飯。

國防部長奧斯汀一份聲明說,五角大廈(國防部)一個工作小組一直夜以繼日加班,在評估和減輕損害。波士頓美國檢察官辦公室發言人預計泰謝拉將於周五出庭地方法院接受傳訊。

周四下午,乘坐裝甲車和軍用裝備的FBI特務突襲泰謝拉麻州代頓的家,這是樹木繁茂的小鎮,位於波士頓以南約80公里,約有8千鎮民。

不排除俄羅斯可能參與獲取部分機密文件

警察在前往特謝拉被捕的房子的路上設置路障,使鄰居避免騷擾,一位鄰居特雷西(Dick Treacy)下午出家門去購物時看到警察來:「約有6到8名拿著步槍的軍人走來走去,這是一個非常安靜的區域。」

22歲的索薩(Eddy Souza)說,他在附近長大,幾年前,他和泰謝拉都在Dighton-Rehoboth高中上學,數年前,他們最後一次聯繫時,泰謝拉沒有表達過極端主義情緒。他是個好孩子,不是個麻煩製造者,只是個安靜的人這聽起來像是一個屁孩犯下的錯誤。

不過,調查人員並未排除俄羅斯政府等敵國可能參與獲取部分機密文件,並且可能操縱其中部分內容的可能性。

如果泰謝拉被確定為洩密者,官員將調查他犯案的動機。 調查人員正在檢查他在聊天群組的評論,以及是否有證據表明他試圖幫助另一個國家。

洩密者很可能知道他造成某種傷害

一位官員說,文件上有「機密」標記,這一事實使得洩密者很可能知道他正在造成某種傷害。司法部的調查由其國家安全部門負責,該部門處理間諜活動、機密信息處理不當和外國政府不法行為的案件。但是,如果確定洩漏不涉及這些問題,檢調可以將此案作為更常規的刑事案件處理

洩密事件是在4月6日《紐約時報》的一篇報導後才引起廣泛關注,但記者發現有證據表明這些文件早在3月、甚至 1 月就已經在社交媒體上流傳。

Bellingcat、《華盛頓郵報》和《紐約時報》追踪到這些文件最早出現在即時通訊網站Discord的一台已失效的伺服器。 在該網站一個聊天組,泰謝拉的暱稱是OG,該組成員大多是年輕人,他們對槍支和軍事裝備有共同的嗜好。

《路透》審查50多份標有機密和絕密標籤的文件

上周,在收到國防部的要求後,司法部開始正式的刑事調查,國防部指控這次洩密案是蓄意的犯罪行為。

《路透》審查50多份標有機密和絕密標籤的文件,但尚未獨立核實真實性,洩露的文件數量可能超過100份。英國等許多國家質疑部分洩露文件的真實性,英國表示信息存在嚴重不准確。

美國官員認為大部分材料都是真實的。然而,俄國、烏克蘭士兵傷亡等數據似乎被修改。

back to top
navbar lo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