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國即將在今(2023)年4月下旬宣布,擁有14.29億人口的印度,將超越中國成為全球人口第一大國,這將是今年重要的國際事件,有著人口紅利的印度,標誌著印度同步成為世界成長最快的經濟體。
說到印度,從印度經濟、教育、性平的幾個指標,不得不說印度這個國家充滿著各式各樣的多元與兩極化,在此從五個面向,來介紹你可能想不到的印度。
一、又大又窮的國家
首先,儘管印度在2022年是世界第五大經濟體,但人均GDP全球排名139名,根據聯合國發展總署在2020年的統計,仍有2.28億的印度人是貧窮的,印度是全球貧窮人口最多的國家。
印度2022年名目GDP(nominal GDP)約3.38兆美元,已超越昔日殖民的宗主國英國,躍居全球第五大經濟體,印度GDP規模達日本近八成、中國約六分之一,這有賴印度龐大人口所賜。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甚至預估,2023年度以後,印度若維持6%以上成長,GDP規模有望2027年超越日本。
印度努力脫貧,2022年的多元貧窮指數(Multidimensional Poverty Index)統計,過去20年間已有4億人口脫離貧窮,這是很不錯的努力,但根據2022年的全球饑餓指數(Global Hunger Index)印度在121個國家中,排107名,仍是倒數比較快。印度執政者仍要加很大一把勁,才能去除「貧民百萬富翁」裡,貧窮印度的刻板印象。
人口是兩面刃,對印度來說,一半人口年齡在30歲以下,2021年印度勞動人口為4.7億人,享有人口紅利,可望帶動經濟成長,成為世界上成長最快的經濟體。
而且印度也是黃金和鋼鐵的第二大消費國和原油的第三大買家,還擁有世界第三大國內航空市場,加上不斷壯大的中產階級,這是不是很重要的消費市場呢!
二、Hinglish =菜英文?
我在英國讀書時,因為水電費的問題打客服電話,因為都是印度人接的,我都會先要求對方說慢一點,因為印度英文(Hinglish)真的很難聽得懂啊!不過看寶萊塢電影會發現,印度人很厲害的是,一半英文一半Hindi-,真的不知道該不該說,這叫好英文,還是「菜」英文?
儘管印度是僅次於美國,在全球擁有最多說英語的人口,這讓印度成為外包產業的大國,印度號稱10%的人口可以說英語,一億多說英文的人口,看似很強,但其實是破英文,大約只有2%的人可以說流利英文。
但在印度說英文是求職與人生勝利組的象徵,因此在印度,應該跟在台灣一樣,都有學好英文的壓力。
有趣的是,英文與45%的印度人會說的Hindi語言,並不是國家語言,而是官方語言(official language),印度有高達22種的官方語言,這也是印度多元複雜的一面。
三、三個傻瓜的聰明國家
大家都知道,Goolge的 CEO皮采(Sundar Pichai)、微軟CEO納德拉(Satya Nadella),Adobe的CEO Shantanu Narayen,甚至Chanel CEO的奈爾(Leena Nair)都是印度人,在矽谷中約有三分之一的工程師都是印度裔。
印度專門出產全球五百大公司的高階經理人,多到可以寫一本書《Made-in-India Managers》:這些人多是在印度完成大學學業,再到國外繼續深造後在他國就業,或是在印度外商工作時受到提拔。
可是從聯合國2022年的HDI指數,納入壽命、教育程度與經濟水準統計,印度188個國家中排名132名,顯示社經發展仍居後段班。(台灣主計處統計台灣約排名24,算是不錯的國家)
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2020年的評估,印度25-34 歲之間受到高等教育者比例是21%,遠低於OECD的47% ;印度3-5歲受幼兒教育的比例是61%,也是遠遠低於OECD國家中平均 83%,顯示印度勞動人口大多是低技術勞工。
由此可見,印度14億人口,讓印度人從小就必須經歷激烈競爭才能擠進名校,在印度長大,印度環境的多樣性和貧乏與落後的基礎設施,用英文思考,像印度人一樣行動(think in English and act in Indian)讓他們更能適應多樣文化的環境挑戰。
電影「三個傻瓜」電影裡面印度理工學院(IIT)的競爭,以及電影「拼出一個夢」中顯示全美拼字大賽(Scripps National Spelling Bee)連續十多屆由印度裔選手奪冠,從此可以看出,印度家庭重視教育,還有印度在美國移民的政經實力,不容小覷。
四、民主的異常
印度每次舉行選舉時,都可以下一個標題:「全球最大的民主國家」,超過六億的選民進行投票。印度戰略專家謝蘭尼(Brahma Chellaney)總是很自豪地指出,不同於中國,印度是在民主制度下邁向現代化的國家,不曾搶奪他國的土地與資源,也不是靠著擴張而崛起。
可是印度在國際政治上有許多「民主國家」的例外。
俄國好朋友
首先,如果要問,美國與俄國,誰是印度的好朋友?答案不是同為民主國家的美國哦!
印度與俄國的友好,源自第一屆總理尼赫魯,是個社會主義的理想主義者,印度不只是中國1949年獨立時,第一個承認中國的非共產主義國家;印度雖長期奉行不結盟政策,從冷戰到後冷戰,都與俄國維持風月可鑑的友誼。俄國一直是印度軍火最大的供應國,印度每年花140~150億美元向俄國買武器。就在俄國發動烏克蘭戰爭,歐美對俄國進行經濟抵制同時,印度與中國逢低買進,成為俄國原油最大的購買國。
喀什米爾問題
第二,如果覺得印度是民主國家,就沒有宗教及種族衝突等問題,那就錯了。
印度擁有一億的穆斯林,但穆斯林在印度卻是「少數」,印度總理莫迪不但是虔誠的印度教徒,而且以「印度教民族主義」(Hindutva)代言人自居,莫迪在當上總理之前,還因為他省長任內,未處理好穆斯林與印度教徒的衝突,被美國列為禁止入境的黑名單內。
第三,印度的查謨─喀什米爾邦(Jammu and Kashmir)、阿薩姆邦長久以來都有想脫離獨立的呼聲。
最複雜的是喀什米爾,包括3個地區,分別是印度教徒占多數的查謨(Jammu)、穆斯林占多數的喀什米爾(Kashmir)、佛教徒占多數的拉達克(Ladakh)。
憲法第370條原本給予「克什米爾」特殊的自治權,2019年時,印度政府收回喀什米爾(穆斯林佔多數)的自治權,引發當地穆斯林的抗議,印度政府打壓當地異議份子、新聞媒體與政治領袖。2021年,喀什米爾最受當地人景仰的分離主義領袖Syed Ali Shah Geelani以91歲高齡過世,印度政府甚至禁止人民參加他的葬禮。加上極度想收回喀什米爾失土的巴基斯坦,發動跨境的恐怖主義趁機作亂,讓喀什米爾問題雪上加霜,每年都有因暴動傳出死傷的事件。
國際關係自由主義學派中有一派「民主和平論」,主張民主國家不易發生戰爭,但像印度與巴基斯坦因為喀什米爾發動三次以上戰爭,是民主和平論的例外。
無國界記者組織公布2022年的全球新聞自由指標(World Press Freedom Index ,180個國家中,印度排名150名,是否也顛覆你對新聞媒體之多、民主國家如印度的看法!
此外,全球性別差距指數(Global Gender Gap Index)2022年數據,印度在146個國家中,敬陪末座在第135名;童婚、女性受虐、根深蒂固的性別歧視,隱而未除的種姓制度,讓印度縱使成為全球人口第一大國,大也大而無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