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40歲的陳先生,在確診新冠後久咳2週遲遲未癒,以為是長新冠,直到有一天咳到胸腔發出咻咻聲、夜咳不止,在太太建議下就醫才被診斷是「氣喘」,驚覺過往的反覆感冒症狀竟都是氣喘的病根未治......
根據111年台灣成人氣喘臨床照護指引,台灣成人氣喘盛行率約為10%,孩童約有20%人口,成人氣喘盛行率與糖尿病不相上下,但病識感仍不足,診斷率約3成。
為提升國人的氣喘病識感,台灣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邀集百位胸腔內科醫師,進行台灣首份氣喘常見症狀調查,選擇在世界氣喘日(5月4日)前發表。
究竟氣喘常見4大症狀有哪些?民眾又該如何預防並改善?
(延伸閱讀:為何會有脂肪肝?如何預防變肝癌?醫:減輕體重7-10% 能改善脂肪肝嚴重程度 )
首份氣喘常見「4大症狀」出爐
台灣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於2023年邀集全台北中南共105位胸腔內科醫師,來自60家醫療院所,其中包含涵蓋19家醫學中心,針對臨床氣喘常見症狀進行普查。台灣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理事長王鶴健表示,「調查發現確診氣喘者常見4大症狀,分別為久咳不癒、咳嗽咻咻聲、胸口緊、反覆出現感冒症狀。」
王鶴健進一步說明,「尤其是反覆出現感冒症狀,其實就是因為未能根治的咳嗽或是喘鳴,可能在氣候變化或是身體免疫力下降的時候惡化,患者以為怎麼又感冒,實際上是氣喘。」
中華民國診所協會全國聯合會理事長陳宏麟表示,「氣喘4大常見症狀其實是民眾看似家常的症狀,診全聯積極推動氣喘照護認證診所,讓潛在的氣喘患者走進診所就能獲得及時的診斷。」
有症狀可至醫院胸腔內科就醫,或至「健保氣喘醫療給付」之診所
陳宏麟指出,以2021年的健康肺氣喘神盾計畫來看,全台共計545家基層診所加入,氣喘照護收案達5成,吸入劑控制比例更提升近2成。「氣喘的診斷和長期照護在後疫情時代越發重要,氣喘常見的4大症狀公開後,也有助診所與民眾的醫病對話,避免病患以為咳嗽就是比較難好而延誤就醫。」他提醒,若有症狀可至醫院胸腔內科就醫,或下載健保快易通app查詢「氣喘醫療給付改善方案」之診所。
健保署署長石崇良表示,健保署於2021年簽訂為期2年的「健康肺氣喘神盾計畫」,目標為優化台灣氣喘照護政策與提升全民疾病識能,而健保資料也顯示,近2年來氣喘吸入器的處方率逐步提升,「氣喘住院急診率逐年下降,已看到健康肺氣喘神盾計畫階段性成效,下一階段的確應持續提升診斷率,解決民眾有症狀卻未能求診的迷思。」
他指出,健康肺氣喘神盾計畫截至2022年底,共計1100多家醫療院所,包含235家醫院及913間診所,響應氣喘衛教海報加入氣喘照護的行列。
過度依賴短效型緩解用吸入劑,氣喘控制不佳還增碳排放
王鶴健也指出,根據台灣健保資料庫數據顯示,每年使用3支以上的緩解用吸入劑(急救)近16%患者,可能導致急診住院風險高出7成2,死亡風險高出9成。台灣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也於2022年修訂成人氣喘臨床照護治療指引,基於安全考量,呼籲病患不應過度使用短效型緩解用吸入劑,建議使用「吸入型類固醇」做為氣喘抗發炎控制型藥物,以降低氣喘嚴重惡化及死亡風險。
王鶴健指出,氣喘是一種普遍的全球性疾病,控制不佳還有可能造成全球化的溫室效應,「由於壓力定量吸入器其中一種推進劑氣體(HFA)具有較高的全球暖化潛勢的溫室氣體,全球每年使用的壓力定量吸入器約造成1,300萬噸的二氧化碳排放,相當於200萬歐盟人口的碳足跡。」
此外,英國調查研究也發現,氣喘控制不佳產生的溫室氣體排放量,是氣喘控制良好的3倍,王鶴健呼籲病人應遵從醫師指示,正確且規律使用含有吸入型類固醇的氣喘控制劑,導致不必要的氣喘急診或住院,如此既能控制氣喘也減少不必要的碳排放。
長新冠、類感冒、氣喘症狀...如何區分?
而近年來新冠疫情肆虐,民眾也跟著重視肺健康議題,台灣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呼吸道委員會副主委、亞東醫院胸腔內科教授鄭世隆指出,臨床上的確看到許多人將氣喘跟長新冠混淆。
他指出,根據英國醫學期刊研究顯示,有過半的氣喘患者確診後出現長新冠症狀,但實則是因氣喘的病因未妥善控制而致。「氣喘是慢性氣管發炎導致呼吸氣流受阻,導致患者有咳嗽、喘不過氣等症狀,遇到季節交替、溫度改變就容易發作。」
鄭世隆也建議氣喘患者治療首重抗發炎的「吸入型類固醇」,從根本治療、維持日常保養才能真正達到氣喘控制,降低急診住院及死亡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