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人在台灣》移民門檻提高最難熬是不確定感 還在等的人是真的喜歡台灣…

香港專題

2023年5月1日《自由時報》報導,大陸委員會(陸委會)考量到香港現勢及中共恐藉港滲透台灣,研議將港人申請定居條件從現行居留一年延長至四年,消息甫出在香港移民圈中引起熱議。

「的確有點被嚇到。」來台從事零售業一年多的R女士表示完全理解台灣有調整政策的需求,只是一時不免感到這就好像跑馬拉松時明明終點在望,大會突然宣布再延長十公里。「我們這種移民不容易也未必能安全回去,賽事跑不完的話何去何從也會很徬徨。」

2019年香港爆發反送中運動至今已經過去四年,這場運動加上隔(2020)年港版《國安法》生效,政治情勢促使許多港人跨海移居台灣,總統蔡英文也親口歡迎認同民主自由價值的港人來台生活。

然而隨著兩岸情勢愈漸緊張,台灣勢必得在捍衛國安與接納港人之間求取平衡,這也反映在2020年台灣政府分別於3月、8月提高了港人在台定居的門檻。

一些不滿聲浪因此浮現,有港人質疑台灣當局「搬龍門」,也有台人批評香港移民「情緒勒索」,最後一些港人失望之餘乾脆離台轉往英國等移民制度較寬鬆明確的國家。

不過,仍有許多港人選擇繼續留在台灣。或是因喜歡這片土地和人們,或是因這裡離香港的家人只有兩小時飛程,無論如何,留下來的港人往往對自己與台灣抱有「吾心安處是吾鄉」的期盼。

移民門檻提高最難熬是「不確定感」

「但願這次改制不會有追溯期,希望我們這些已經過來台灣又符合之前移民條件的人,可豁免新政策的限制。」得知居留期可能延長為四年後,R女士表示。

以她所屬的「投資移民」為例,根據《香港澳門居民進入臺灣地區及居留定居許可辦法》,現制為居留滿一年後可申請定居,居留期間必須在台進行新台幣600萬元之投資。除此之外,2020年3月經濟部投資審議委員會新增設置實體店面、雇用兩名台籍員工、定期呈交財簽、持續營運至少三年等條件。

小百科:停留、居留和定居有何差異?

根據我國《入出國及移民法》,停留是在台灣居住6個月以下;居留是在台灣居住6個月以上;定居則是在台居住並設立戶籍,可申請台灣身份證及護照,並享有投票等公民權利,等同成為台灣國民。

「沒有身份證,大至買房子、小至想收養一隻貓都不容易。」R女士是因反送中運動而決定離港的其中一批人,她仔細評估2020年3月新設門檻後,2021年毅然決然舉家搬來台灣,預計近期申請定居。

她坦言,由於現行本就要求持續投資三年,若再延長至四年其實差異不大,然而「最難熬的應該是那種不確定感,(因為)之後也不知道會不會又有改變。」

對不少在台港人而言,最困難的並非達成移民條件,而是整個過程中心裡經歷的種種煎熬起伏。

遠律國際移民公司副總經理Justin在台執業多年,他肯定新制具有提供更明確指標的正面意義,不過恐怕仍會打擊港人對台灣的信心,並對這回是否再次溯及既往感到惶惶不安。

我國移民事務的主管單位是內政部移民署,不過香港投資移民來台也會牽涉到陸委會、經濟部投審會等其他單位。(圖片來源/信傳媒編輯部)

在台港人憂移民新制「溯及既往」重演

5月傳出港人申請定居門檻可能再提高,不少在台港人擔心新制上路時自己將遭到溯及既往影響,拉長原本預期的移民時程,而這樣的憂慮其來有自。

2020年3月台灣頒布新投資移民規定後,此前就來台居留或已經遞交定居申請的一些港人突然發現自己被劃為新制,有人因此無法通過審核,也有人向《信傳媒》反應他們對什麼人適用新、舊制的判定標準感到無所適從。

這就是為何一些港人會批評政府在「搬龍門」,甚至選擇「二次移民」離開台灣。Justin觀察到目前港人對移民台灣的確有「政策和要求不明確」的印象,因此態度趨向謹慎保守,不少人考慮前往其他國家。

新舊法令交替之際固然會有「尷尬期」,但也有方法能改善這種落差,例如訂立一個特定日期,劃定此時間之後交件者皆採新制標準。Justin認為提供更具體依據才不會落入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雙方陷入對立的窘境。

如果台灣對港人移民將再次改制,Justin也盼這不會只是一紙通知,而是經過公私相關機構和部門進行充足溝通、制定配套措施後再實施,流程上也可以設置一個用於宣導、調整的過渡期。

台灣把關國安、接納港人的兩難處境

台灣政府收緊移民主要是為強化國安,所以除上述改制外,2020年8月也修改《香港澳門居民進入臺灣地區及居留定居許可辦法》規定港澳居民曾任職於中國黨政軍單位、港澳投資或新聞機構者,移民署得會同國安局、陸委會等共同審查其居留資格。

有在台港人希望這種資格審查可以更透明,因為聽聞久居中國、配偶為中國人或曾任公務員、老師等必須宣示擁護香港《基本法》的人的審查程序也會特別嚴格。

其中一人舉例,如果台灣對當過公務員的港人較有顧慮,盼台方給他們一個機會提出文件自證清白;而若台灣真的不方便接受特定身份的人,也望明確告知以免徒增不切實際的期待。

另一方面,也有R女士等不少港人高度認同台灣加緊把關,她評論「不是現在收太緊,而是之前太寬鬆。」儘管政策若有任何變動,她自己很可能也會受到影響,她表示理解台灣對中國滲透的顧慮。

移民署提供民眾移民輔導諮詢服務。上僅為示意圖,非報導當事人。(圖片來源/信傳媒編輯部)

「有些政策他們認為不行,所以現在來修改,我想這是應該的。」她坦率直言,「如果我是台灣人,我可能也會(對反對聲浪)覺得『台灣有欠你嗎?』」

不過,她確實擔心香港移民和台灣政府在政策調整過程中由於一些爭議,形成雙方互不信任的惡性循環。「我想我們香港人和台灣政府都有一些可以改進的地方。」她說,「而我最不願意看到的,就是香港朋友一拿到身份證就離開台灣。」

「還在等待的人,是真的喜歡台灣」

長年在第一線服務移民的Justin同意,國安審查有其必要,而考量到我國駐港辦事處(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目前沒有台籍官員,難以落實面審,建議可建立聯合徵信中心,多元採證並嘗試提升聯審效率和精準度。

此外,如果移民管道過於狹窄,也可能浮現另一種並非立即發生,但將構成潛在國安問題的社會現象。

Justin指出,只要符合居留事由,投資及專業移民不需申請定居也能長期留台,然而這對台灣未必有利,因為如此一來,投資者不必進行開設店面、聘僱員工等實質投資,而專業人才也難正式填補台灣勞力缺口。

Justin認為上述情況恐怕不符「互利共贏」願景,移民難發揮長才對台灣社會做出貢獻也相當令人惋惜,這或許是台灣可以再多思考的部分。

一名香港移民也觀察到,部分鎩羽而歸的港人對台灣移民程序感到失望,於是在網路論壇大吐苦水,然後「一個真罵引來十個假罵附和」,不幸形成一種離間台港的認知作戰。

「現在還在等待(定居審核)的人,是真的喜歡台灣。」他感嘆,「我真的希望台灣和香港建立起的互信和感情,不會被移民議題磨損。」

back to top
navbar lo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