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經亞洲評論》7月19日一篇文章分析北約為何不遠千里而來涉足亞洲?回顧以前歷史,多數歐洲國家以前有被強大鄰國欺凌的痛苦經歷,現在北約的歐洲成員國不希望美國的重心全面轉向亞洲,以及承襲第一代秘書長「祖傳戰略方向」,所以,北約(NATO)多數成員國認為他們需要在印太地區有存在感。
歐洲不希望美國的重心全面轉向亞洲
主辦國立陶宛的外交官表示,2023年北約峰會是充滿樂觀氣氛的活動,7月11日至12日,北約代表在風景如畫的維爾紐斯市外會議結束時表示。
這個波羅的海小國為了設立台灣代表處,付出巨大的代價,這次擔當北約豐厚主辦國,立陶宛希望北約能夠團結起來,向俄羅斯和中國發出強烈的信號。立陶宛曾2次遭到蘇聯入侵,最近又因允許設立台灣代表處,受到中國經濟脅迫,因此,有很多被強國欺凌的經歷。
北約峰會每年舉行一次,旨在展示西方團結,加強夥伴關係,重新評估全球安全議題,並提出重要問題,今年有包括31個成員國在內,約40位國家元首出席。
土耳其反對瑞典加入北約
這次北約的維爾紐斯峰會有幾個緊迫的優先議題,例如,正在被俄軍攻打的烏克蘭申請加入北約,以及土耳其反對瑞典加入北約。
展望未來,北約在印太地區的角色出現新的困境,32國組成的北約經歷74年的發展,其地理邊界應該在哪裡?以及合作夥伴應該是誰的問題上?這些問題導致成員國出現前所未有的分歧。
峰會討論的一個重點是,NATO計畫在東京開設北約辦事處,這一想法看似無害。北約秘書長史托騰伯格(Jens Stoltenberg)1月31日與日本首相岸田文雄會面時提出最早於2024年實現該目標的計畫。
東京擬設北約辦事處,將是亞洲唯一這類活躍的駐地,也是北約發出支持日本的明確信號,同時沒有做出任何軍事承諾。
北約東京辦事處構想遭德、法反對
然而,在峰會最後一小時,法國和德國表示,這個構想可能激怒中國,不是一個好主意,因此,北約聯合公報沒有提及設立東京辦事處。
許多成員國認為,北約需要在印太地區有存在感,目前北約準備與4個亞洲國家簽署合作協議,而且最近開始在戰略理論提及中國。
然而,對於有些北約成員國來說,這種轉變太超過了。當初北約在1949 年成立,第一任秘書長、英國伊斯梅勳爵(Lord Hastings Ismay)開宗明義戰略就是「踢掉蘇聯、拉攏美國、壓制德國。」
然而,目前北約戰略曖昧不明。正如一位駐東京大使在談到伊斯梅的戰略時開玩笑說:「俄羅斯進來了,美國想出去,誰知道德國在想什麼?」
北約內部出現裂痕
北約難以對亞洲安全做出承諾,陷入困境之際,北約最強大的成員國美國介入阿富汗事務20年後遭受重創,為援助烏克蘭耗盡多種武器庫存,美國出現一些孤立主義的聲浪。
美國幾十年來首次遭遇勢均力敵的對手中國,但是北約沒有那麼反中,仍希望美國繼續致力北約組織的安全。有些國家認為,讓北約從亞洲角度思考,將有助於華盛頓認為繼續維持北約團結,符合美國的利益。
這是2019年川普擔任美國總期間北約峰會公報決定首次提及中國的主因。2022年,北約戰略報告警告,中國對基於規則的國際秩序構成「系統性挑戰」。
川普曾毫無掩飾表達對北約的厭惡
在2024年美國大選前夕,北約面臨更大壓力。現在,川普為美國共和黨聲勢跟民調領先的總統初選人選,他擔任美國總統期間,曾公開表達他對北約的厭惡,強調中國才是美國的戰略對手,不是俄羅斯是。佛州州長德桑蒂斯等其他親川普一派的候選人也有望利用「美國優先」的外交政策,來回應共和黨選民的要求。
在北約峰會期間,維爾紐斯大學國際關係與政治學研究所所長塞塞爾吉特(Margarita Seselgyte)在研討會上表示,如果北約成員國不認真考慮將國防支出提高到國內生產毛額(GDP)的2%,如果對北約成員國採取強制措施,將會產生危險的後果。
「如果沒有提高,你就得注意2024年誰贏得美國大選,我們不確定美國是否願意按照目前的投資水準對歐洲安全進行投資。」她指出。
為了拉攏美國,北約參與亞洲事務
日本防務高級官員對《日經亞洲評論》表示,北約努力參和印太地區,也強調歐洲安全與亞洲安全息息相關,「實際上,這是為了讓美國繼續參與歐洲事務。北約的歐洲成員國不希望美國的重心全面轉向亞洲。」
維爾紐斯峰會的一大亮點是報告北約與日本、南韓、澳洲、紐西蘭等印太夥伴的四項新合作協議的進展。他們沒有預想集體安全,但增加演習和國防裝備的整合程度,目的是讓中國等對手焦慮不安,北約跟亞洲4國的合作不僅僅是經濟合作。
岸田首相在峰會上宣布日本與史托騰伯格的個別化合作夥伴計劃(ITPP),他詳細介紹16個合作領域,包括緊急疏散、網路防禦、戰略通信、新興和顛覆性科技、太空安全、氣候變化、海上安全和軍備控制。
史托騰伯格還在峰會上向南韓總統尹錫悅致意,他表示:「印太地區發生的事情對歐洲很重要,歐洲發生的事情也對印太地區很重要。」
南韓將加強與北約的軍事訊息共享
尹錫悅回答說,他想推進與北約的合作,南韓將加強與北約的軍事訊息共享。澳洲今年稍早簽署《ITPP》,而紐西蘭仍在就其內容進行談判。
去年,在馬德里北約峰會上,史托騰伯格帶頭通過《北約2022戰略構想》,該構想敘述北約未來10年的指導方針,將中國列為系統性挑戰。
但是一年後,裂痕開始出現,源於盟友對於應付中國問題的方法出現分歧,以及美國總統拜登對國內政治的擔憂,烏克蘭如果加入北約,將使北約與俄羅斯陷入戰爭,因此,拜登總統要求俄烏戰爭結束後,烏克蘭才加入北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