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為清大畢業、在美國取得碩士學位,現為時代力量新竹黨部政策研究組長。本文不代表《信媒體》立場。)
非常感謝柯建銘辦公室助理周立軒在短時間內回應筆者投書。關於前瞻新竹輕軌建設,周先生有意讓此議題有更多意見交流,進而對政策產生正面影響的做法,筆者相當肯定。
筆者多次呼籲新竹市政府,應該公開更多資訊並舉辦各地公聽會,聽取市民及專家學者的意見,而不是花大錢拍攝宣傳短片,創造想像空間。唯有提供詳細的評估報告,才可能讓討論更加全面,且更能利用眾人智慧讓政策更加完善。
竹市府提給交通部的新竹輕軌報告 標案發包日期竟是2014年12月
上周五(9日)交通部公布有關新竹輕軌可行性評估報告,筆者閱讀後發現內容所評估的路線並非是市府一再對外宣傳的環狀線。該份報告標案的發包日期是2014年12月1日,當時林智堅市長尚未上任,且根本沒有所謂的前瞻計畫。究竟市府為什麼會提交這份以舊路線為基準的報告給交通部?又交通處長不斷對媒體宣稱每日運量至少5萬8千人的評估依據為何?
假如在尚未有完整環狀線的評估報告時,就大肆宣揚環狀輕軌的效益,只會給予民眾不切實際的期待,並很可能造成未來強烈的被欺騙感。
關於周先生於回應時提出的三個論點:第一,公路運輸與軌道運輸應是相輔相成,兩者無法比較;第二,在討論輕軌時,切莫忽略了新竹縣的角色;第三,營利不是交通建設的主要目的。筆者大致同意這些說法,但是對於周先生的舉例說明,卻讓筆者深感疑惑。由於沒有最新的評估報告,筆者只能單就既有評估報告(以下簡稱該報告)中的數據來回應周先生的論述。
重點在於如何改善大眾運輸,建立無縫轉乘
筆者於上篇投書提及新竹縣快捷公車失敗經驗時,目的是要強調必須把竹科通勤族的需求和使用習慣納入考量,而不是如周所認為的,只要有新竹輕軌能夠解決竹科的交通問題。
周先生表示園區內的巡迴巴士可以作為通勤族轉乘到各大廠的方式,但以目前巡迴巴士的服務速率及可靠度來看,還有一段很大的差距。根據報告中的數據,巡迴巴士各路線每日的班次只有20至38班,日平均載客數為264至981人。如此低的班次密集度及可載客數絕對無法達成無縫轉乘的需求,況且,園區內部沒有公車專用道的情況下,巡迴巴士還是會塞在車陣中。
假設依賴YouBike作為轉乘到園區大廠的系統,還必須考量園區道路的坡度及氣候因素。以筆者環島過兩次的經歷來說,園區的坡度並不算緩,一般人要騎500公尺至少要花上5到10分鐘。究竟有多少竹科通勤族會願意會滿身大汗的騎 YouBike 到公司,非常令人懷疑,更別提如果是下雨的狀況。
筆者當然很樂意看見 YouBike、公車、輕軌三者能夠構成大新竹公共運輸系統,但目前完全沒有看到市府或縣府提出任何跟輕軌無縫轉乘的配套方案,包括改善大眾運輸服務效率及可靠度,規劃汽、機車及自行車停放及轉乘空間等。
市府、縣府及竹科三方必須要共同合作
感謝周先生提醒筆者,在討論輕軌是否能均衡區域發展時,不能夠忽略新竹縣的角色,然而依據市府目前公開的資訊來看,除了新竹縣竹北市的交通改善外,完全沒有新竹縣其他地方的大眾運輸規劃。周先生如何得知新竹市府與縣府會共同研商提出一套完整的大眾運輸系統。
當然筆者完全同意輕軌計畫必須倚賴中央、市府、縣府和竹科管理局等多方共同合作,但有趣的是,市府在向中央爭取新竹環狀輕軌建設時,完全沒有提及與縣府或科管局要如何密切合作。
雖然三者均為「大新竹產業發展策略聯盟」的成員之一,但至今縣府、科管局並未就輕軌議題表明積極的態度,不禁讓人懷疑當前的輕軌計畫是否只是符合新竹市的需求。期待市府盡快規劃並召開策略聯盟大會,就輕軌計畫共同商議,提出完整計畫。
採取樂觀態度的前提在於確實評估且有完整配套
筆者同意周先生的說法,「交通建設的意義在於其帶來的邊際效益與社會意義」,然而拿台鐵來和新竹輕軌比擬實在不妥。台鐵為中、長程公共運輸不可或缺的一環,因此即使虧損也必須提供服務。
然而,究竟輕軌是否為完全大新竹公共運輸系統必要的建設,還是有其他運輸規劃方案能夠達成相同的效果?單就現有的資料還無法評斷,因為新竹市政府尚未將環狀輕軌與其他替代方案進行全面性的成本效益比較。
關於輕軌本身的成本效益評估,該份報告參考交通部運輸研究所「2013年交通建設計畫經濟效益評估手冊進行分析,除財務部分,還考量到旅行時間節省效益、行車成本節省效益、肇事成本節省效益及空氣污染減量效益等。在樂觀情境(2041年達9萬每日運量)下,新竹輕軌確實能夠有正面的效益,但是如果是在保守情境(同期只有 7 萬)下,輕軌就不符合成本效益。
那究竟在什麼的情況下能夠採用樂觀情境的預估,除了第一段的完善大眾運運轉乘系統外,另外一個重點就是要抑制私人運具使用,包括提高停車費用、加強違規停車取締、設置車輛禁行區等。假設市府無法有效提高私人運具的使用成本,那未來輕軌的運量就非常有可能無法達到樂觀情境下的數字,造成財務虧損,且效益遠遠不如預期。
新竹輕軌評估參考報告:保守估計竹北市人口,將2014年的16.5人萬一路攀升到2041年的30萬人
更何況,萬一連保守情境都過於樂觀呢?根據該報告的人口預測,即使在保守情境(新竹地區人口呈現逐漸減少之趨勢、科學園區廠商飽和與相關重大建設無開發的情況)下,竹北市的人口也會從2014年的 16.5萬人一路攀升到2041年的 30萬人。然而,該報告卻沒有解釋為何在保守情境下,竹北市依然會有近乎翻倍的人口成長。
重點不在於新竹市的財政養不養得起一條輕軌,而是要評估輕軌究竟符不符合成本效益。況且,不應只是考量到財務成本,也要同時計算施工期間與建設完畢後對道路交通之負面影響,還有未來經營、管理整個大眾運輸系統(假設有完整轉乘配套)的費用。
筆者已多次強調,在沒有詳細評估報告前,論誰都無法依靠想像就評斷輕軌之優劣,更不應該大肆宣傳輕軌利大於弊。請新竹市政府盡快公布最新的環狀線評估報告,並召開各區公聽會廣納市民、專家學者之意見,千萬不要再拿舊的評估報告來敷衍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