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前總理李克強驟逝 「6億人月收入低於1千元」大實話成絕響

中國政治

中國官媒報導,前總理李克強10月26日因突發心臟病.經全力搶救無效,於27日0時10分在上海逝世,享壽68歲,事發突然,舉世震驚。

經濟學家出身、務實的他屢次被傳出跟專制的國家主席習近平不和,如今李克強從低調任職10年的總理職位卸任後僅10個月就突然去世,這噩耗引起各界揣測李克強的「真正死因」。

中國網民哀悼李克強:「就像失去我們家的支柱」

李克強去世的消息在中國社群媒體上引起網民普遍哀悼,幾位網民哀悼:「就像失去我們家的支柱」、「難以置信」、「人民的好總理一路走好」。

以前,有幾位高官病故的年齡與李克強有驚人的巧合,例如上海灘當年頗具象徵意義的市長楊雄於2021年4月12日凌晨病故於上海,享年68歲,另一位同樣出身上海政壇並病故於中國國務院第一副總理任上的前任上海市長黃菊年於69歲病故。

綜合《BBC》與《路透》等各家媒體報導,李克強一度被視為中國共產黨領導層的潛在接班人,但是近年來被「定於一尊」習近平排擠,習近平加強對權力的控制,並引導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朝更加集權的方向發展。

這位中國前總理在國際上享有盛名,部分原因是「李克強指數」,這是英國《經濟學人》雜誌創造的術語,用於衡量中國經濟實況的非正式指標,取材自李克強擔任遼寧省委書記期間與一名美國外交官的談話被洩漏。

《經濟學人》雜誌創造「李克強指數」的術語

據報導,當時李克強坦言遼寧省的GDP數據不可信,建議可以從電力消耗、鐵路貨運和銀行貸款數據當中獲得更精確的情況。

李克強本人從來沒有提出過這三大要素,但是李克強在2013年3月當選國務院總理後不久,巴克萊資本開始把他對中國經濟的發展思路,總結為「李克強經濟學」(Likonomics)。

儘管李克強經濟學的本質是「經濟改革、轉換政府職能、放開市場」,但是身為團派「嫡長子」、「掌門人」的李克強仍被迫屈服於習近平一人獨裁統治的專制政體。

特別是在中共20大後,李克強、汪洋、胡春華等「團派」核心人物未如預期留任於政治局,「團派」在新任政治局24席成員中竟無一席之地,約束習近平的力量已經被「團滅」了。

李克強生於安徽省鳳陽縣的鄉下,他的父親是官員,文化大革命期間他被下放到田裡從事體力活之後,他憑藉苦讀考入北京大學法律系,師從厲以寧等知名經濟學者,成為精英經濟學家,被視為更自由的市場經濟的支持者。同學也說李克強吸收了西方和自由主義政治理論,翻譯過一位英國法官寫的一本法律書籍。

團派在政治局24席成員中竟無一席之地

但在1980年代中期進入官場後,他變得更為正統,透過參與共青團獲得更快的晉升。1998年,他成為人口稠密的河南省最年輕的省長,後來擔任省委書記。

在擔任北方省份遼寧省委書記一段時間後,他於2008年至2013年在前總理溫家寶的推薦下晉升為副總理,負責監督經濟發展和宏觀經濟管理。

李克強曾被視為前國家主席胡錦濤首選的繼任者,但中共領導層在2012年選擇習近平。李克強和胡錦濤的團派與習近平的派系對立。

李克強在習近平威權領導下擔任中國國務院總理10年時間,直到2023年3月卸任,「無論國際風雲如何變幻,中國將堅定不移擴大開放…長江黃河不會倒流」李克強在3月份記者會上最後一次公開露面時說道。

李克強:中國6億人月收入低於1千元

他在2020年曾經坦承,中國有6億人的平均月收入低於1千元人民幣(4300元台幣),引發各界議論中國貧窮人口之多和貧富差距巨大的問題。

李克強2022年退休之前,他一直是中國共產黨第二號人物。儘管沒有任何權力基礎,李克強在黨內的地位卻扶搖直上,一度被認為是國家主席的接班人。

作為一名訓練有素的經濟學家,他最初被賦予管理中國經濟的權力,以務實的經濟政策而聞名,其政策重點是縮小貧富差距和提供實惠住房。

但分析人士表示,隨著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鞏固自己派系的權力,以及過去3年新冠疫情許多城市被封鎖,李克強在10年總理生涯末期被越來越邊緣化。在李克強擔任最後一任總理時,他成為唯一不屬於習主席親信集團的高級官員。

李克強擔任總理末期權力被架空

李克強在疫情艱困時期曾表示,在最糟糕的時期,經濟面臨巨大壓力,並呼籲官員注意不要讓防疫封鎖措施破壞成長。 在中國取消清零防疫政策之前,他甚至在公開場合刻意不戴口罩。

但是,共黨中央與地方首長必須在李克強保護經濟的命令和習近平清零防疫命令之間做出選擇時,官員為保官位,都選擇嚴厲清零,拋棄了李克強的命令。

新加坡國立大學教授霍夫曼(Bert Hofman)告訴英國廣播公司(BBC):「李克強是非常熱情、開放的人,真心致力於推動中國前進,並促進與各界人士的公開對話。」

李克強與前領導人胡錦濤都屬於中共「團派」,胡錦濤去年在中共黨代表大會上(20大)上因為翻閱檔案夾,被習近平下令離席,當胡錦濤被帶走時,他拍了拍李克強的肩膀,時任總理也點頭回應。

back to top
navbar lo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