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總統上任 4百董總、6千位子大風吹?政府8大部會國營事業、基金會、轉投資一次公開

政府人事

時序進入3月下旬,時間逐漸逼近520新舊任總統交接,準總統賴清德遲遲未公布行政院長及內閣名單,看守內閣閣員內心揣揣不安,尤其報派新聞天天上演,各方人馬私下探詢、卡位的動作早已悄悄展開。

近期報派的焦點在閣揆人選以及內閣閣員,總統府國安會正副秘書長、國安會諮詢委員等國安人事也是媒體關注焦點,除了這些第一線名單外,相信在閣揆及內閣人選底定後,接下來的重頭戲就是政府外圍財團法人、基金會、國營事業、官股銀行董監事等相關人事,綠營各派系人馬早已虎視眈眈。

錢權效應,新總統有超過4百董總、6千位子可安排

行政院底下,經濟、交通、內政、農業、衛福部等大部會運作將往下繼續延伸,各部會除了自身組織、公共行政能力對全國影響至鉅以外,其轉投資、國營事業、旗下擁有財團法人,更在政治上發揮了「權與錢」的效應。

如果再加上國營事業如台糖、中鋼、中華電信、華航、退輔會等這些旗下的子公司、孫公司,更可以提供新任政府超過400個董事長、總經理,如果加計基金會、財團法人、基金大概有6千個位子可以分配,如果進一步從國營事業子公司、孫公司等每個單位至少8位董事的規模計算下,那整個政府至少有3萬的人事職位可以安排,可以說是相當龐大的系統。

為了完整呈現8大部會和其他部會有關的財團法人、國營事業和轉投資等龐雜的政府直接、間接相關的組織地圖,《信傳媒》統合、整體複雜的訊息後,也把全部資料統整,提供各界下載

根據《信傳媒》調查,握有龐大資源的前三大部會分別是經濟部、財政部、交通部,這個三個部會因擁有龐大的國營事業體系而有別於其他部會,例如經濟部的台電公司影響電價、中油公司影響油價、交通部則有台鐵、轉投資高鐵,影響大眾運輸至鉅。

財政部的台灣銀行扮演金融政策執行者的角色,也是台灣外匯市場、結算系統的主要參與者,不論從政治面還是從經濟面角度去解讀,都是新的執政者接手後必須面對的龐大體系。

經濟部四大國營事業,台電、中油等影響全國人民

經濟部旗下最重要的國營事業堪稱「四大天王」的台電、中油、台水、台糖,不但具有龐大資產,在我國經濟活動扮演關鍵角色,尤其中油和台電,足以撼動台灣的通貨膨脹數字,另從政治的角度來看,台電、中油旗下等都有數量龐大的子公司,因此還有很多「職缺」可以提供,是綠營內部各派系覬覦的焦點。

520後新政府可以掌握經濟部、財政部等十幾部會提供超過200個董事長、可能有3萬個職缺可以安排,並且掌握龐大資源。

在轉投資事業部分,經濟部雖然直接投資的只有中鋼、台鹽、唐榮鋼、台船、漢翔航空、可威環境資源等6家,但台鹽還有一家虧損累累的子公司台鹽綠能,曾讓經濟部長王美花在立法院被立委黃國昌質詢酬庸任用,浮現出部會轉投資企業、尤其是一些孫公司,暗藏著政治酬庸問題。

退輔會有十幾家天然氣公司供應全台灣各地天然氣瓦斯,文化部掌握政府媒體如公共電視等,國防部轉投資以國家政策為導向。

然而,中鋼早已是集團事業,自身轉投資高達24家,甚至也是高雄捷運大股東,衍生出的孫公司數十家。而中油的子公司系統也相當龐大,還包括海外石油探勘業務。類似中鋼「集團」、中油「集團」這樣的結構,使得經濟部的實質影響力向外延伸。其中,中油有一家子公司「海外投資開發公司」,董事長還是扁朝最會投資理財的林文淵。

經濟部的財團法人也很重要,多次成為台灣經濟成長、產業轉型的推力,例如工研院是台灣多個產業、多家上市櫃公司包括台積電的搖籃。財團法人生物技術開發中心也技轉多家生物技術公司,引導產業發展方向。還有財團法人也跨足金融領域,例如中小企業信用保證基金資產規模至少6、7百億元,在提供信用保證,以協助中小企業獲得金融機構之融資,類似財政部轉投資的台灣中小企銀角色。

財政部管國家財庫,公股銀行系統掌握全國逾30兆資產

財政部一共有台灣金控等8家國營事業,還有台灣證券交易所、兆豐金控、彰化銀行等共17家主要轉投資公司。此外,財政部還捐助財團法人櫃檯買賣中心OTC。任何一家公司要在台灣登上資本市場公開交易,必須經過證交所或者櫃買中心的核准才能上市櫃。

財政部有國營事業和17家主要直接投資與轉投資公司, 包括兆豐金融控股等, 其中有8家上市櫃公司 影響總資產超過30兆

就國營事業部分,財政部最主要的國營事業是100%持股的臺灣金控,因此15席董事全部由財政部派任,目前董事長是前行政院副院長沈榮津,整個臺灣金控掌握6兆多台幣的資產,主要是涵蓋台灣銀行在內。財政部第二大國營事業為100%持股的土地銀行,擁有3.39兆元的資產。

財政部是各部會中轉投資最多上市櫃公司的部會,一共有兆豐金、第一金、華南金、彰化銀、合庫金、臺灣中小企業銀行、關貿網路,尤其是轉投資多家金融機構,扮演著稅務政策、央行政策、政府金融政策的執行者角色,在全國經濟活動中,平時擔任提供「活水」的角色,央行有新的利率政策時,財政部的公股行庫都配合執行。

交通部控運輸系統,還有陽明海運、中華電信等7大轉投資

交通部相較於其他部會,擁有影響大眾運輸的主要事業體,也因此成為每次選舉前最敏感部會,因為交通所面臨的外在變數多,一個機場的塞機、一次重大交通事故、一次連續假期的大塞車,都可能影響到部長的職位,於是交通部是「高風險、高報酬」部會。

掌握全台的物流、人流、訊息流是交通部事業體、轉投資、基金會的特色,在國營事業部分,有台鐵(國營臺灣鐵路股份有限公司)、中華郵政、桃園機場、臺灣港務公司等7家。

其中,桃園機場公司涉及到第三航廈、桃園航空城計畫,成為關鍵事業公司,此外,這幾年隨著離岸風電產業在台灣崛起,讓原本只扮演配角居多的臺灣港務公司曝光度越來越高。

交通部直接、間接投資的上市櫃公司主要在航空海運運輸類,例如華航、陽明海運、台航、台灣高鐵、台灣虎航、華信航空等,其中有6家為上市櫃公司,數量僅次於財政部,這些公司的業務在旅客、貨物的運輸出入。另外,交通部持股的中華電信則是掌握電信數據,屬於資訊傳輸,尤其中華電信旗下有12家轉投資公司,堪稱一個大型控股公司,在AI資料中心來臨的時代,中華電信將扮演起核心大數據掌控者的角色。

農業部影響蔬果肉菜價格,平衡農民與國民需求

至於影響民生甚巨的農業部,旗下雖然沒有國營事業,然而和台北市政府合資的臺北農產運銷公司、全國農業金庫、台肥公司等,對全國農業供銷具有重大影響力,對內這幾個單位也常常是各路人馬政治角力的舞台。

台肥公司是農業部重要的轉投資,農業部雖然持股24%,但泛公股持股如合作金庫、中華郵政、新制勞退合計超過33%,台肥轉投資的台農發公司則是我國水果、農產品出口的重要輸出管道。農業部還和台杉生技股份有限公司有一個創投的合夥案達70億元規模。

農業部雖然沒有國營事業,然而和台北市政府合資的臺北農產運銷公司、全國農業金庫、台肥公司等,對全國農業供銷具有重大影響力。

農業部下還有中央畜產會、農業保險基金、農業信用保證基金、農村發展基金會等24個財團法人。此外,農業部雖然有投資台泥和合作金庫,但持股比重相當低,對該機構不具有影響力,純粹是政策性投資,真正對政治上民生上有影響力的農業部三大機構仍是北農、農業金庫和台肥。

掌握全台天然氣,退輔會等同投資控股公司

國軍退除役官兵輔導委員會比較特別,雖然僅持有一個財團法人榮民榮眷基金會,卻有23家轉投資公司,橫跨水泥、客運、天然氣等交通、能源產業,主要是以主宰全台的天然氣供應為主,每家持股比率最高不會超過49.9%。

值得一提的是,退輔會的「欣 」字輩天然氣公司就有15家,一般而言,由於有管線、儲槽等硬體投資,一家「欣 」字輩天然氣公司的資本額約18億元上下,例如,欣中天然氣公司就以供應台中地區的天然氣、瓦斯為主,欣彰天然氣則以彰化為主、欣雲天然氣公司供應雲林地區瓦斯、欣高石油氣和欣雄天然氣供應高雄地區。

國防部轉投資少,銀彈支持漢翔、台船執行國家政策

國防部下的財團法人,以國防安全研究院和612.9億元資產的國防工業發展基金會為主,透過國防工業發展基金會向外執行政策性投資。

相較於退輔會,國防部的轉投資公司沒有那麼多,卻有漢翔和台船兩家執行國家政策的上市櫃公司,並派駐董事,另外還投資富達航太、緯華航太工業等公開發行公司。

漢翔一直是我國發展航空軍備的開發與製造商,從早期經國號戰鬥機IDF的製造,和F-16升級成F-16V的「鳳展專案」、「勇鷹號」教練機的開發與製造,2023年總營收為391億元,已連續兩年進入「300億俱樂部」。台船公司則是「國艦國造」的重鎮,去年完成我國首艘自製潛水艇「海鯤號」,今年下水測試,未來還要生產7艘。

文化部掌國家傳播公器,中央社、央廣、公共電視

文化部有12個財團法人,其中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中央廣播電台、公共電視文化事業基金會資產總額都超過47億元,另外中央通訊社肩負國家政策新聞報導任務,也是文化部的重點單位,更是改朝換代人事變動的觀察重點。

 
司法院和外交部、教育部、衛福部勞動部以基金會或財團法人為主,數量少但有些規模不小,例如國家衛生研究院就是衛福部重要的財團法人。

文化部財團法人中,對藝文界影響最大的是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基金規模66億元,即一般民眾耳熟能詳的「國藝會 」,每年舉辦國家文藝獎,對文學、視覺藝術、戲曲、音樂、文化資產、舞蹈等藝文活動進行補助。

公共電視文化事業基金會則是華視最大股東,自行經營公共電視,形成公廣集團,還加上「Taiwan Plus」頻道。而中央廣播電台最早期的捐助單位是國防部。

其餘司法院和外交部、教育部、衛福部、勞動部,則以基金會或財團法人為主,數量少但有些規模不小,例如國家衛生研究院就是衛福部重要的財團法人,在我國發展疫苗產業、生技醫療產業是重要參與者。

司法院下較知名的財團法人為法律扶助基金會,外交部的國際合作發展基金會則有153億元財產規模,教育部則有9個財團法人,其中2005年由教育部和當時153所大學共同捐助成立的高等教育評鑑中心基金會執行大學評鑑,是影響我國大學發展的重要機構。

back to top
navbar lo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