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進黨15日在台中舉辦解嚴30周年紀念影像展及音樂節,秘書長洪耀福說,前總統馬英九與國民黨文傳會主委楊永明犯了歷史的精神錯亂,美化當年的執政者,把解嚴做為蔣經國對台灣民主的最大貢獻,他呼籲國民黨不要顛倒歷史,將解嚴的勳章還給上一代為此犧牲奮鬥的台灣人民。
解嚴是德政還是結束惡政?
台灣實施戒嚴38年,這是一項驚世紀錄,如今解嚴已經30年,時光飛逝。當年要求解嚴是民進黨與黨外人士帶頭呼籲,拍板則是蔣經國決定,國民黨把解嚴的功勞歸於蔣經國,這是因為他們把「解嚴」視為是德政,而不是結束惡政?只要認為戒嚴是一種極權統治的人,應該都不會把解嚴當成是功勞。
國民黨有些人受到黨國栽培,不忍再去批評兩蔣時代的威權政治,有的則認為台灣人是二等公民,不配擁有民主自由,不只當年反對解嚴反得厲害,即使解嚴了卻存有「鬼島」、「高級外省人」等種族偏見。當然,有些藍營人士緬懷蔣經國,是一種同溫層的取暖,但這是選擇與少數人站在一起,難以激起共鳴。
解嚴對國民黨的統治權造成嚴重受創,民進黨的美麗島世代、律師世代、野百合世代都因解嚴而獲益,在1990年代的選舉,民進黨人只要抨擊戒嚴時期的恐怖統治,都很受到矚目,「解嚴」成了大家的提款機,國民黨則一路失血,現在追討黨產仍獲大眾支持,顯然提款機還有剩餘價值。
政黨法、集遊法、公投法能完成修法?
蔡英文總統在臉書表示,希望有一天,台灣的所有政黨,都能站在以台灣主體性的立場,思考國家的未來,「終結藍綠惡鬥」,並有更多的新興本土力量能加入民主政治運作,公民社會持續茁壯,以台灣主體性的立場,思考國家的未來。
「戒嚴是很成功的洗腦,自由被剝奪都不知道」,文化部長鄭麗君說,即使台灣已歷經三次政黨輪替,民進黨二次執政後也推動轉型正義,民主仍是一個無止盡的想像。她說,「我們對於白色恐怖歷史、威權統治時期國家暴力的遂行了解的太少,轉型正義是堂補修的民主課程,要全面推動人權教育。」
內政部長葉俊榮指出,今年內政部推言論自由日,期待在解嚴30周年反省言論自由在台灣的當前挑戰,包括改變人團法的社會團體法、合理建構政黨政治的政黨法,以及集遊法修法、公投法修法,都希望能在今年完成立法。
解嚴後的司法,仍無法代表正義與公義
前民進黨主席施明德說,當年美麗島案要對抗的,就是民主5大害:黨禁、報禁、戒嚴令、萬年國會、御用司法。解嚴後,一些殖民統治的體制,逐漸被打破;但是,司法仍無法代表正義與公義,就像戒嚴令仍存在很多人心中和腦海裡。
施明德認為,「1992年國會全面改選,結束外來統治,1996年總統民選,等於對全世界宣示台灣是一個獨立國家」,可以解決的問題,1996年都解決了,包括文化、思想、教育的釋放,還沒解決的問題需要時間化解,這需要國家領袖高度領導,領導者的國家目標可以決定人民的命運。
不過,台灣解嚴後的在民主化過程,選擇一條代價最小的路,前總統李登輝有其地位,但留下「轉型正義」工程不易落實。黨產會主委顧立雄感嘆,想落實轉型正義,最好的方法是改變體制,要變動體制就要修憲,修憲又觸及兩岸的敏感政治神經,讓台灣轉型正義變得更複雜。
民進黨已經2度執政,國會首次過半,但「解嚴」並非是取得政權的主因,看似百花齊放對解嚴有諸多詮釋,「官方」沒有太多的行動與表示,讓解嚴30周年就這樣過了,新一代的人越來越無感,還有不少改革項目仍與戒嚴有關,這是蔡政府的麻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