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寶寶是「難養型兒童」?天生高敏感可靠後天適應

書摘

首先,我們需要先一步了解有沒有「天生高敏感」的人? 有沒有人從一出生就會對光、聲音、味道、人的情緒反應,以及日常生活中各方面的敏感程度都遠高於普通人?

美國心理學家史黛拉.切斯(Stella Chess)和亞歷山大.托馬斯(Alexander Thomas)1956年的一項研究可以做為「有些兒童從出生起,就比其他兒童敏感」的佐證。研究人員邀請了87個家庭,研究這些家庭中兒童與成人的互動情況,長達六年之久。研究者用「氣質」這個詞來界定兒童個體「行為風格」的差異,最後按照兒童們行為風格的差異區分出了三大氣質類型的兒童。

三大兒童氣質類型

第一類氣質類型被稱為「易養型兒童」(easy child,又可稱天使寶寶型),占樣本約四成。他們能夠很快養成規律的進食和睡眠習慣,輕鬆地適應新的食物和環境。他們的積極情緒更多,並且對外在刺激反應溫和或適中,挫折對他們的影響也很小。

第二類氣質類型被稱為「難養型兒童」(difficult child,又可稱磨娘精型),占樣本約一成。這些兒童的進食和睡眠行為的習性通常較不規律,很難適應新的事物或環境。並且對新異刺激反應很消極,並且會強烈地反抗,遇到挫折很容易大發脾氣。

第三類氣質集群的兒童被稱為「慢熱型兒童」(slow-to-warm-up child,又可稱為慢慢寶寶型),占樣本約一成五。他們不怎麼活躍,較少呈現出不規律性,對新的人和環境適應較慢。他們對新異刺激雖然也會被動抵制,但反應較為溫和。

至於剩下三成五的兒童,他們的表現則為以上三種類型的混合特徵。

「難養型兒童」對某些事物「天生高敏感」

這些「難養型兒童」為什麼會有那樣的表現反應呢? 他們為什麼那麼愛哭鬧,為什麼很難適應新的事物或環境,會對新異刺激的態度消極,並且會強烈地反抗呢? 難道是他一生下來就要和父母作對嗎? 難道是他天生就要故意為難父母,讓父母對他產生負面情緒嗎?

基本上,這是不可能的事。每個兒童都是張白紙,他們本能地討好父母,好增加自己的生存率都來不及了,怎麼可能會故意做這些為難父母,增加生存難度的事情呢?

由此可以猜測,這些兒童很可能是因為對某些事物「天生高敏感」才會如此。對其他孩子來說可以接受的外界刺激,對他們來說就是過於強烈。

當他們暴露在過強的刺激時,因為無法抑制自己的痛苦,所以會透過哭鬧不休的方式反映他們的感受。那些對易養型兒童來說是新鮮好玩的刺激物,對難養型兒童而言有可能是令他感到痛苦的刺激物。他好不容易適應了環境,你又拿來一個新東西出來,這不是又破壞他熟悉的環境嗎?所以他會不由自主地奮力抵抗。本書一開始提到的韓國小女孩夏琳,有很大的機率是難養型兒童。這種天生的高敏感度,主要是生理特質所造成的。他們感受器的靈敏度高過一般人,神經傳導的速度也快過一般人,因此這種與生俱來的天生高敏感是難以改變的。

天生高敏感的人可以靠後天發展成平衡

不過,天生高敏感的人如果能得到養育環境的幫助,以及在生活中有意識地進行自我調節,那麼他們對環境的適應性就可以提高。對於難養型兒童的研究也發現,父母如果能對這類孩童有足夠的理解、持續保持耐心與觀察所需,從而創造出涵容的環境,這樣孩子的難養性就會降低。

天生高敏感的人在良好的教養環境中,有很高的機會可以發展成平衡的高敏感者。換句話說,他們對正面和負面訊號都能敏感地捕捉到,這是因為他們接受到訊號的反應,有被照顧者以涵容的方式所接納。然而,若他處在缺乏耐心和涵容的成長環境中,並且因為和周圍人不同而被嫌棄,甚至被虐待的話,那麼天生高敏感的孩子就比,天生非高敏感的孩子更容易成長為失衡的高敏感者。這代表他們會對負面訊號更在意,並且更容易產生反應。

換句話說,失衡的高敏感,通常都是後天學來的。

back to top
navbar lo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