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多歲的修田勝好先生世代居住在当目地區百年以上,當地在峽谷中沿河而闢的狹窄梯田,都有百年以上的歷史,他沒有見過也沒有聽過当目曾經有如此大的雨、地震,9月20日連續3天的豪雨,讓當地的農田損失1/3,也就是在可見的未來都沒有辦法回復。
當地是在山裡面,修田先生載我們去看田代、蓮花坊這兩個受災最嚴重的地區,雖然部分路通了,還是有些路斷無法恢復,我們只能匆匆走過,但是災後1個半月,殘破的景象宛如大戰過後,斷垣殘壁都是地震、暴雨的證據。
氣候變遷無奈的見證者
在溫暖的秋陽下,修田先生指著一幢幢破損的房舍,說明原來的主人是誰,今天有一半以上的鄰居,在1月地震和9月暴雨後都已遷居出去了,就連寺廟都沒有住持了。
「在正常情況下,如此巨大的自然風險,以及當地人口老化、無以為繼,任何專案是不可能進行的;但是這是『里山倡議』的發源地,我們趕上了數世紀一遇的災難,或許這正是對『里山』韌性的挑戰,我們不能一走了之。」我看完了能登簽約的稻田後,對支持這個專案的謝景貴說。
我們可以看到能登半島農業的絕境,包括天災破壞農田,嚇跑了觀光客,這些還算是外在因素可以克服,最難的是社區、人口的結構,今天種田的都是60歲以上的老人,現在是接受父祖輩的產業,他們的子孫很多都在外地,在當地的也不會務農,像修田先生也是在父親生病不能耕作才開始回家務農,未來他的子女會不會接手,是個很大的問號。
在台灣走訪小農,我所遇到50-60歲的小農的境遇,大多也像修田這樣接手「家傳事業」,但都憂慮未來無以為繼。因為社會結構改變,老齡化、少子化,全球化,進口農產品比國產更便宜,自己買食材在家烹煮食物,比速食店、便利店、連鎖餐廳還要貴,造成集體的飲食文化改變,從消費端徹底的打敗了傳統農業。
在工商社會中,誰會在乎「里山倡議」、「永續土壤管理」?哪家企業、連鎖公司會在意小農生計,供應實踐小農生產的食材、食品?上市櫃公司講究ESG永續報告,有多少會注重SDG 12負責任消費國產米食?而是委由團膳業者競標,在同樣品質下,低價者得標。
「我們當然要幫助農民的生產,但是我們更需要從消費端開創農產品的通路,讓永續農業在市場上與工業化不永續種養殖的產品能夠得到消費者的青睞,長期購買,才能讓里山倡議的永續農業的生態系統服務的價值,能夠給農民帶來經濟利益,而且確保年輕人願意來務農。」這是我11月上、中旬走過台、日天然災害農業災區後的註腳,在市場經濟中,必須從消費拉動生產,我能力有限,但必須做一點事。
白米千枚田、当木的梯田,註定無法像平原大規模種植,台灣的小農也是,變成「里山」是環境使然,因為環太平洋火山地震帶,地震、海嘯,加上颱風塑造出台灣,日本,菲律賓,以至南美安第斯山脈,千年以來,農民都是靠在顛沛流離的土地上辛勤工作,才能獲得溫飽,並與自然共存。
由於工業文明興起,大量的化石燃料開採,使得農工業產品快速大量廉價生產,人類選擇竭澤而漁的經濟模式,貪婪無止禁的消費廉價且破壞生態環境的產品,和生活方式,如此固然帶來了一時的便利與繁榮景象(假象),同時斷送了原來的「里山」生產、生活方式,大規模破壞了生態環境。
今天連「里山倡議」的故鄉都面臨到滅絕的威脅,再過10年,「里山梯田」的景象就不復存在,這不是一時浪漫的緬懷,而是加速地球環境惡化,人類必須依賴遠方大規模種植的廉價農產品,一旦氣候危機席捲全球時,今天的工業文明必然也會像「里山梯田」一般消失。
走在4百年歷史的「白米千枚田」,里山梯田的標誌景象,在地震與暴雨下,11月的氣溫還有20幾度,比過去都溫暖許多,但景色顯得特別蒼涼。(攝影/謝景貴、方儉)
糖尿病的地球
我常用糖尿病來形容氣候問題,兩者都與葡萄糖有關。二氧化碳經過光合作用,轉化為葡萄糖,葡萄糖是好東西,不論動植物都要靠博萄糖來維持生命的能源,而且可以轉化為澱粉、脂肪、蛋白質。人是吃了食物,經過消化獲取葡萄糖,新陳代謝葡萄糖進入血液,運到全身,供應全身細胞能量,但是如果葡萄糖太多,無法消耗,就成了糖尿病;糖尿病患一般不會有感覺,但長期糖尿病,神經、血管末稍長期浸潤在高葡萄糖中,則會逐漸壞死,導致腎衰竭,接下來成為尿毒症,多重器官衰竭,而死亡。所以糖尿病通常不是致死的直接原因,而是其他器官病變、衰竭。
重度糖尿病患者的末衰血管神經會壞死,所以先會麻木,後來眼睛會失明,手腳的組織壞死,就要面臨截肢,否則壞死組織的感染會造成患者死亡。
氣候危機亦是如此,便利與繁榮的假象讓主政者失明,小農位於社會、環境的神經血管末稍,站在氣候災難的第一線,他們會先壞死,然後凋零,在城市邊緣逐漸消失,像是被截肢的手腳,逐漸的往城市中心發展。
小農種碳:管得住嘴、邁得開腿
「管住嘴,邁開腿」是治療糖尿病或不再惡化的不二法門,人必須維在健康時持新陳代謝平衡,要控制飲食,多運動,讓血糖平穩。
氣候暖化、劇烈化問題也是如此,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過量,就要從根源減少化石燃料(管住嘴),以及增加料森林、農業、海洋自然吸收二氧化碳的自然碳匯(邁開腿)這兩件事做起,然而誰做得到?前者沒有人想放棄,川普上台後更會敞開來吃;後者需要大規模的經濟模式調整,將自然碳匯的成本透過市場經濟轉嫁到排放的人頭上,那些「懶得動」的既得利益者,又怎麼可能「邁開腿」走出舒適圈呢?
COP29,COP30,……再開下去,就像一群已經身患糖尿病的大胖子在一起大吃大喝開會,高談闊論如何節制飲食,要多運動,但大家全是躺平說話,既不累腰也不疼,而他們的四肢已經開始壞死流濃,眼睛更是早已看不見了,所以他們也看不到棺材不會流淚,至於他們為什麼要來開會?因為他們聽說這裡有很多錢,很多好吃的東西。
小農種碳,利用聯合國糧農組織的永續土壤管理,促進土壤中的有機質增加,「理論上」,同時解決人類面臨的糧食、氣候危機,這是一場「必要的革命」。
把「小農種碳」帶進「里山的故鄉」,或許是一場最後的救贖,如果「小農種碳」能夠成功,則會再展開「里山倡議」的新的篇章,雖然專案開發失敗的風險很大,但相較於全球氣候危機,這點風險又算得了什麼?希望小農種碳藉著「里山倡議」舉世盛名,印證小農有機會藉由永續土壤管理,增加土壤有機碳長期固存,扭轉氣候變遷的危機,至少2024年的大地震、反常的颱風暴雨,讓我下定決心全力以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