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人工智慧(AI)和合成生物學(synthetic biology)的發展,人類文明正處在一場空前的技術浪潮之中。穆斯塔法.蘇萊曼(Mustafa Suleyman)與麥可.巴斯卡(Michael Bhaskar)在《控制邊緣:未來科技與全球秩序的抉擇》(The Coming Wave)一書中,精確地捕捉到此一關鍵時刻。透過深刻洞察和具體案例,他們剖析AI與合成生物技術的巨大潛力與風險,並提出良善治理的急迫性。
不可忽視的技術浪潮
這本獲得比爾·蓋茲(Bill Gates)高度推薦的新書告訴我們,每一場技術革命都有如浪潮般改變社會。從內燃機的發明到計算機(電腦)的出現,技術的普及速度不斷加快。比方說,在汽車發明後短短三十年間,美國家庭擁有汽車的比例從10%增加至60%。類似情形也發生在當前AI技術應用,它不僅已經深入我們的日常生活,從自動駕駛到生成式AI,甚至改變了整個產業結構。截至2023年,AI市場規模已超過100億美元,而這種成長速度也說明了AI技術的潛力。
但技術發展並非全然正向。《控制邊緣》一書指出,AI和合成生物學可能引發失控風險。例如,深偽技術和虛假訊息的傳播已經危及社會的信任基礎;DNA合成技術的成本自2000年以來下降99%,這意味著製造基因武器的門檻也正在迅速降低。
技術治理的兩難處境
蘇萊曼提出一個核心問題:我們如何在開放與限制之間取得平衡?完全放任技術自由發展,可能導致災難性後果,例如全球面臨的網絡攻擊、生物安全威脅,甚至是AI失控等;但若完全限制技術,又可能阻礙社會進步並導致經濟停滯。
此外,技術的全球化導致此一問題變得更加複雜。一項技術可能在某國受到嚴格管控,但在另一國卻被濫用,導致全球秩序的不穩定。例如,蘇萊曼提到,如果某些國家選擇放寬對基因編輯或AI發展的管制,這將為不負責任的技術應用提供溫床,並對其他國家的安全構成威脅。技術的跨國性使得單一國家的政策無法奏效,必須透過國際合作。
同時,技術治理的不確定性也來自於新技術的快速演變。一項技術可能在短時間內從無害的工具,轉變為具有巨大破壞力的武器。政策制定者往往落後於新技術的發展速度,從而缺乏有效的法律和倫理框架來限制風險。例如,生成式AI的快速發展已超出許多政府的預期,不僅立法進度趕不上科技變化,也為虛假訊息傳播和深偽技術濫用提供了機會。
AI發展的潛力與風險
AI的發展已經浮現巨大的潛力,但其風險卻不容忽視。例如,DeepMind在AI技術上的突破顯示,AI已能在語言生成、圖像辨識等領域達到、甚至超越人類的能力。然而,這也讓虛假訊息的生成變得更加有效率且難以分辨。以生成式AI為例,其在短短數年內已發展成全球普遍應用的工具,甚至影響到選舉、金融和教育等關鍵領域。以2024年美國總統大選為例,AI生成的虛假訊息在社交媒體上廣泛傳播,對選民決策產生潛在影響。
另一方面,合成生物學雖然在醫療和農業上具有革命性意義,但其濫用可能帶來嚴重後果。例如,DNA合成器的價格和使用門檻大幅下降,意味著個人或小型組織便能製造出高傳染性或抗藥性的病原體。蘇萊曼引用數據指出,基因編輯的成本在過去20年間下降了99%,使得製造合成病毒一事已從過去的科幻情節變為現實。2019年新冠疫情期間,即有學者警告,未來出現生物武器,其所造成的疫情可能會比自然病毒更加嚴重。
這些具體案例告訴我們,技術進步雖然帶來經濟和社會效益,但其不可忽視的風險有必要透過跨國合作來因應。不論是AI的倫理挑戰,或是合成生物學的安全問題,這些技術的負面效應都可能跨越國界,對全球社會秩序與安全造成深遠影響。因此,推動國際間的協作與規範,不僅是技術發展的需要,更是全球穩定與安全的保障。
亟需全球合作與行動框架
為了避免上述風險,蘇萊曼在書中提出多項具體的行動策略。其中,建立國際合作框架是技術治理的關鍵。他認為,必須制定全球條約來規範AI與合成生物學的開發與應用,並強調技術透明化的重要性。企業與國家應公開技術應用的流程與風險評估結果,確保技術發展是在符合倫理與安全的前提下進行。
風險分級管理則是另一重要方向,根據技術的潛在影響力實施不同層級的管控措施,有助於平衡創新與風險。而跨領域的合作也至關重要,例如技術、法律、倫理與政策專家的對話,有助於確保治理AI與合成生物學應用的完整性與持續性。
《控制邊緣》為我們描繪了一個清晰的未來藍圖:一場不可避免的技術浪潮正向我們襲來,其影響範圍將觸及人類社會的每個層面。然而,這場浪潮的結局並不需要悲觀宿命地看待:只要採取積極行動並建立全球性合作框架,我們就能在技術浪潮中找到趨利避害的平衡點。
這本新書也提醒我們,技術的發展不僅是科學家的責任,也是全社會需要面對的共同議題。我們需要跨越國合作和跨領域對話,才能確保技術帶來的效益惠及全球與大眾,並且避免其潛在的負面影響。生成式AI與合成生物學帶動的技術浪潮將至,我們準備好了嗎?答案取決於我們當前的行動與抉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