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大醫院急診壅塞問題未解,衛福部尋找解方,醫福會25日晚間開會決議,26家部立醫院及5家分院立即開啟急診綠色通道,全力配合區域聯防機制。
衛福部長邱泰源26日在醫福會執行長林慶豐陪同下,前往台大醫院、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和平院區、新北亞東醫院、衛福部台北醫院視察,了解第一線急診壅塞的實際狀況。
邱泰源表示,初步看來已略為紓緩,未來也將研擬民眾就醫指引,落實民眾分流就醫。
林慶豐強調,各醫院依衛福部現行14個急重症轉診網絡,及緊急醫療應變中心(EOC)機制協助病人轉診,將加強院內病床調度,盡力協助收治鄰近大型醫院下轉的急診病人,至於5家精神科專科醫院,將依據精神醫療網規畫,進行病人分流。
不過對此,有第一線護理師向護師工會反應實際情況並非如此……
醫院基層批:人力不夠還開綠色通道!政府根本沒正式問題
台灣護師工會顧問陳玉鳳告訴《信傳媒》,一名護理師向她透露,「今天說的綠色通道不知道是通什麼,事實是臨時通知部長要去台北醫院,一個小時之內要把我們急診待床的病人全部塞上去病房,塞不同科別、塞隔離病房、塞不是床位的床….搞到我們下不了班,急診忙、病房也亂!」
這名護理師不滿表示,「部長還是不要下來視察好了,作假的政府、作假的政策、作假的醫院、做假的院長…全部都是假的。」
另一名醫院基層人員也透露,「只是一堆護理主管關在辦公室報告,然後一堆人圍著躺床病人說:你好我是部長邱泰源,祝你早日康復!人力不夠還要開綠色通道!政府根本沒有正視問題。」
關3間病房,視察後卻說沒缺人
該員工表示,該院關了3個病房,視察後卻仍稱沒有缺人,「說沒缺人但實際上缺到爆,要基層怎麼相信?」
陳玉鳳提到,每天都接收到來自不同醫院護理師的求救信或是提早退休、離開護理職場的資訊,「大夜班一個護理師顧17床病人,還要被病人言語虐待說不爽做就走,到現在想到還是覺得很委屈想哭,到底憑什麼罵我?」
一名資深護理師也強調,「長官都下錯藥了,護病比很重要,但只看表面功夫的各式大小評鑒、認證、訪查(增加的工作量…真的累壞大家)、不合理的工作量、不顧專業性的支援、任意調度單位(34年的我無法再忍下去,只能非預期離職)、苛刻加班規範、升遷制度的不合理(只要會寫個報、專案,哪怕只工作4-5年,就直接升副護理長管理工作單位)、氣氛不佳(常與年輕護長/副護理長有關)、普遍資訊化後增加的工作量(電腦業務)、不重視人員的年資與經驗、新進人員教育系統的繁瑣與表面化……這些不重要嗎?」
她無奈表示,「長官不是不知道,但無論是意見信箱(永遠是官方回覆或要實名制)還是座談會,竟要先提供溝通議題供長官可以現場回應,現況不是看不見,而是現況離你們好遠又不願真正瞭解……」
陳玉鳳怒批,這樣的職場環境,誰願意待下去?「政府還在作秀,到現在還沒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
藍委批作秀:把「綠色通道」變「綠官通道」
國民黨立委陳菁徽直言,衛福部長邱泰源突襲「巡視」急診室,「是在提前2小半時通知各大醫院後,護理人員被迫在2個半小時內,將塞在急診室的病患緊急送往病房,有的病人甚至送往別科病房『借住』,營造『綠色通道』順暢的假象。」
陳菁徽指出,當邱泰源部長西裝筆挺地走進急診室時,對病患說:「你好,我是邱泰源,祝你早日康復。」陳菁徽批這根本是把「綠色通道變綠官通道」,連安排視察的護理站都窗明几淨作秀滿滿,真正該巡視的時間應該是農曆年期間、電視台報導急診爆滿時、急診醫學會深夜發出求救訊號時,而不是在預先安排好的「作秀行程」裡走馬看花。
此外,針對衛福部提出分級醫療的解方,陳菁徽也批,蔡政府執政8年來投入鉅額經費推動分級醫療,如今卻成為衛福部口中的「解決急診壅塞唯一解方之一」,但實際數據卻顯示,2017年(106年)至2023年(112年),前往醫學中心的就診比例未見下降,基層診所的就診率也沒有提升,分級醫療形同跳票,卻耗費國家大量資源。
陳菁徽表示,分級醫療無法落實,健保財務危機更加惡化,直接影響醫護人員的待遇與工作環境。去年4、5月,她與護理師公會召開記者會,爭取更高薪資與更友善的輪班制度,如育嬰假、產假及親職假等,也與勞動部討論改善方案;5月起,國、民兩黨在國會針對「健保點值是否入法」展開激烈交鋒,最終達成主決議,要求政府於6月30日前將健保點值提升至0.95。「若政府無法落實此承諾、繼續裝睡、無視問題,醫護環境將持續惡化,急診壅塞問題更無法解決。」她呼籲衛福部正視問題,提出具體方案,否則台灣的醫療體系恐怕將面臨全面崩潰。
醫師工會:急診、病房護理費調整,應用護理師本薪調
一名婦產科醫師也向《信傳媒》透露,「其實政府先拿出一筆錢,可能200億或300億幫護理師實質加薪,護理師就會回來了,至少等人先回來,再來想其他政策、制度要怎麼調整改善。」
台北市醫師職業工會也強調,「急診/病房護理費調整須以護理師本薪調整為條件,醫院必須提出具體證明已調高護理人員薪資而非獎勵性質之報酬,方得向健保署請領加給費用,以避免額外給付進入醫院大水庫但卻無法造福臨床人員。」
再者,針對目前部分區域醫院雖然領取較低的健保給付,卻需承擔重度急救責任,如24小時心導管、急產接生、重大外傷處置等,醫師工會也強調健保署應擬提高這些醫院ICU的給付,若人力配置不提升,將可能導致相同人力承擔更複雜的照護工作,加重負擔。「例如評鑑規定,醫學中心ICU每床須配置2.5名護理人力,區域醫院僅需2名,若給付相同,人力標準也應比照調整,以確保醫療品質與勞動條件不惡化。」
台北市醫師職業工會秘書長、現任急診主治醫師陳亮甫也強調,「相關給付加給應獨立於總額協商範圍之外,不再佔用既有總額的大餅之中,以避免不同專業類別之間互相傾軋,反倒造成急診與其他科別的緊張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