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積電擴大到美國設廠,曾被譽為國內最懂半導體的前外資圈兩大王牌分析師陸行之、楊應超,分別在媒體上有不同看法。
陸行之點出,台積電到美國不單是看美方的要求,台灣內部缺電,死守非核家園等問題也是其他原因。楊應超則指出,台積電現在缺乏張忠謀這樣對美國非常了解的人去談判,處於不利的地位。
台積電董事長魏哲家在白宮宣布未來4年投資1千億美元,新蓋3個晶圓廠,兩個封測廠,和研發中心。陸行之指出,這意味著明年、後年一年的資本支出將達到500億台幣,衝擊很大。楊應超則估算,1000億美元投資到美國,分4年,所以一年250億美元去美國,就台積電資本支出一半以上。
兩大王牌分析師,對台積電未來把脈
曾在IBM半導體部門任職的楊應超說,「還記得最早台積電宣布去亞利桑那只蓋一個5奈米廠,後來總統拜登去剪綵,一下子又冒出一個3奈米,超出我的想像。」然後接著第三廠冒出來,加上這次一口氣三個晶圓廠,令他大吃一驚。
他在《POP大國民》節目中錢怡君專訪時談到,自己就住在鳳凰城,建廠時管制森嚴,他的鄰居開著私人飛機飛到上空一看,是準備了6個廠的土地給台積電。
「我們幫他們是對的,但是要雙贏,不能什麼都沒有。」楊應超說,「我很希望張忠謀還在,他是台積電裡面最懂美國的人。」
張忠謀沒有代表談判,台積電處不利條件
他在陳文茜的節目《文茜的世界週報》中也談過,張忠謀生長在美國,在德州儀器當到副總,可見他不只是技術超群,談判也很厲害,目前的台積電是高IQ、技術很行,低EQ,談判不行。
陸行之先從國際貿易角度分析指出,台灣做一堆低毛利高單價產品輸美,加速對美貿易龐大順差,但很多順差產品沒賺多少錢,現在美國找台積電這個高毛利的出來頂罪,而台積電雖然美國客戶佔比超過70%,但很多半導體產品沒有直接或間接輸出到美國市場,他覺得台灣產業政策可能要做些調整。
再者,台積電去美國,不單從川普的要求、貿易逆差等角度,陸行之說,全台灣人為了一個人的理想,死守非核(即使新技術陸續出現也不考量),空汙加劇,肺腺癌死亡增,電價飛漲,電力不足,即使新政府找童子賢當炮灰,苦口婆心想改也困難重重,可以去問問台積電內部人士台積電擴大赴美,缺電(即使美國電也是很貴)應該也是考量之一。
台積電赴美,台灣也應反省核電政策
不過,不論是陸行之和楊應超都認為,台積電到美國擴大投資,一定減損獲利,台積電去年第四季毛利率高達59%,陸行之在臉書上指出,未來維持台積電長期目標53%都很難,他強調,「台積電長期毛利率應該恐難維持在之前目標的53%以上,影響整體獲利表現。」
楊應超更是在《POP大國民》節目中錢怡君專訪時談到,這幾個美國廠房一蓋下去,毛利率掉到50%以下。
美國財經網站《stockinvest.us》對台積電在美國上市的ADR進行評價,這份美國時間4日出的報導指出,台積電ADR的收盤是180美元,近10天,台積電ADR價格下跌8次,期間下跌11.22%。最後一天交易量減少-1000萬股,共2800萬股,交易金額約49.6億美元。
該網站指出,若突破 172.84 美元的下行趨勢底線,預示告著下跌幅度將會更大。鑑於目前的短期趨勢,預計台積電ADR在未來 3 個月內將下跌 -3.17%,並且有 90%的機率在 3 個月維持價格在 167.36 美元至 214.22 美元之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