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電因長期吸收民生電價成本,財務壓力日益加劇。截至2024年底,台電累積虧損已高達新台幣4,229億元。隨著電價費率審議會即將於3月28日召開,外界高度關注電價是否將再次調漲。
據傳台電內部針對此次調整推演三套劇本:最佳情境為立法院同意撥補新台幣1,000億元,電價即可維持不漲;第二套方案為平均漲幅6%,主要針對民生及小商家用電,影響約1,450萬戶;第三套則因應通膨與民生衝擊考量,漲幅可能壓低至6%以下,或視撥補協商進度暫緩決定。
經濟部長郭智輝今(24)日在立法院經濟委員會審查《電業法》部分條文修正草案前受訪時表示,電價調整須尊重電價費率審議會的最終決定,若立法院能通過撥補,將顯著改善台電財務狀況,減輕其債務負擔。
電價漲幅爭議:6%還是8%?
此次電價調整幅度引發熱議。先前傳出電價可能全面調漲6%,但無黨籍立委陳超明在立法院財政委員會質詢時透露,財委會消息指出漲幅可能高達8%。對此,郭智輝回應「我不知道」,否認自己主持的會議曾討論6%漲幅,並強調具體數字尚待審議會確認。
國民黨立委張嘉郡則質疑,自2022年起,短短三年內電價已調漲四次,若此次再漲,將成為四年內第五次調整,甚至連住宅電費也不放過,她批評頻繁漲價對民生影響甚鉅。
郭智輝則試圖緩解爭議,稱「別國電價漲幅達80%,我們只漲40%」,意圖凸顯台灣漲幅相對溫和。然而,此說法未平息在野黨質疑,國民黨立委呂玉玲更直言,不應調漲民生電價,以免加重民眾負擔。
台電虧損根源與撥補爭議
台電近年財務惡化,主因是長期凍漲電價並自行吸收成本。郭智輝指出,過去因俄烏戰爭引發燃料價格飆升,台電成本增加約6,000億元,但僅獲政府撥補3,000億元,負債缺口仍大。他坦言,若立院能再撥補2,000億元,台電利息支出可減少約50億元,不僅改善財務,也能提振員工士氣。
然而,國民黨團書記長王鴻薇批評,民進黨推動「非核家園」政策時曾承諾不缺電、不漲電價,如今卻屢次跳票。她諷刺表示,電費單應寄給民進黨主席賴清德及民進黨立委,由他們代付。
國民黨立委黃健豪進一步指出,台電虧損核心在於高價外購綠能,例如風力與太陽能發電每度成本介於4至6元,遠高於自發電力的低成本結構。他強調,過去兩年多已撥補3,000億元,但電價仍持續上漲,顯示撥補並非解決之道,光今年1月台電就虧損120億元,若不調整發電結構,虧損將成無底洞。
核電與綠能政策爭議
媒體質疑廢核政策是否加劇台電困境,郭智輝回應,核電重啟需滿足三條件:全民共識、核廢料妥善處理及核安無虞。
他坦言,核廢料處理是最大難題,民眾雖盼用電,卻不願核廢料置於自家附近,法令調整也需廣泛討論。
此外,針對台電被指圖利雲豹能源導致虧損,郭智輝澄清,台電向雲豹購電占比「微乎其微」,對整體財務影響有限,認為此類指責對台電不公。
民生衝擊與在野黨反彈
若電價調漲8%,將創四年來第五次漲價,對民生影響不容小覷。國民黨立委楊瓊瓔警告,電價上漲將推動物價全面攀升,民眾負擔加劇。她批評民進黨廢除便宜核電、轉向昂貴綠能的能源政策「又貴又錯又缺」,過去四年撥補3,000億元仍無法阻止第五次漲價,等於「剝人民兩次皮」。
張嘉郡估算,若民生電價漲11%,四年總漲幅達48.9%,1,000元電費將增至近1,500元,建議331度以下民生用電免調漲,以減輕小家庭與小商家壓力。
國民黨團今日召開記者會,呼籲政府檢討能源政策,而非僅靠漲價或撥補填補漏洞。
電價審議會即將定案
經濟部已於3月18日及20日召開電價會議工作小組,由台電報告財務狀況。本週五(28日)的電價費率審議會將由17席委員做出最終決定,其中政府機關占8席、工商團體3席、學者專家6席。
面對朝野壓力,郭智輝強調,電價構成不僅涉及發電成本,輸配電成本同樣龐大,盼各界理性看待台電困境與能源政策挑戰。然而,國民黨立委賴士葆引述央行消息稱平均漲幅可能達8%,主計長陳淑姿則未表態,顯示決策過程仍存變數。
隨著電價調整在即,民生與產業界高度關注後續發展,審議會結果將直接影響全台用電成本與經濟走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