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關稅大刀重傷台股,台股今(28)日開低走低,加權指數終場重挫348.87點,收在21602.89點,成交量達3252.2億元,創下去年9月12日以來新低。櫃買市場跌勢更為嚴重,盤中跌幅超過2%,指數最低來到242.55點,為今年1月13日以來低點。分析師指出,市場避險情緒升溫,清明節前投資人應謹慎操作,建議保留較多現金以應對不確定性。
受到美股連續兩日下跌影響,台股今天開盤表示弱勢,權王台積電(2330)開低即跌破950元,創下今年低點,加權指數一路向下,最低下跌426點至21525點,同步創下今年最低。今日外資(不含外資自營商)賣超336.6856億元,投信買超28.5649億元,自營商賣超160.1658億元,三大法人賣超468.28億元。
其中外資今日續砍逾300億,連3日賣超726.82億元,本周來共計賣超777.45億元,本月來賣超金額持續擴大,3月交易日僅剩1天,至目前為止外資已重砍4277.68億元,今年來合計賣超達6443.45億元。至於本土法人部分,自營商續隨外資卸貨,投信仍續獨挺台股,加碼28.56億元。
美股連跌拖累全球市場台股承壓
美股周四(3月27日)全面下跌,道瓊工業指數下跌155.09點,跌幅0.4%,收在42,299.7點;標普500指數下跌18.89點,跌幅0.3%,收在5,693.31點;那斯達克綜合指數下跌94.99點,跌幅0.5%,收在17,804.03點。特別值得注意的是,費城半導體指數重挫2.1%,顯示科技股面臨較大賣壓。市場分析認為,美股下跌主要受到川普關稅政策的不確定性影響,投資人擔憂全球貿易環境惡化,進而引發避險情緒。
台股受到美股連跌波及,早盤以21,836.16點開低後一路走低,盤中一度下跌390.74點,來到21,561.02點,創下去年9月12日以來新低。櫃買市場表現更為疲弱,指數以248.54點開出,盤中最低跌至242.55點,跌幅達2.42%,為今年1月13日以來最低水準。分析師表示,集中市場指數持續下探,OTC市場出現補跌走勢,停損賣壓出籠,市場避險情緒顯著升溫。
權值股領跌,台積電、鴻海表現低迷
台股權值股表現不佳,成為拖累大盤的主要因素。台積電(2330)受到其ADR周四大跌3%影響,早盤以946元開出,下跌12元,盤中跌幅約0.83%,影響大盤指數約64點。鴻海(2317)同樣表現疲軟,以158元開盤後一度下滑至153元,盤中跌幅超過4%,影響大盤指數約29點。此外,台達電(2308)、廣達(2382)、聯發科(2454)等科技股也同步走低,進一步加劇大盤跌勢。
台股大跌背後的多重利空因素
近期台股表現低迷,市場普遍關注其背後原因。分析師指出,以下幾大因素是導致台股重挫的主因:
1. 川普關稅風暴即將生效
美國總統川普提出的對等關稅政策預計於4月2日正式生效,市場擔憂此舉將對全球貿易造成衝擊,進而影響出口導向的台灣經濟。川普關稅政策的不確定性已導致美股近期連續下跌,台股作為高度連動美股的市場,難以獨善其身。
2. AI科技泡沫疑慮
過去幾年,AI熱潮帶動科技股大幅上漲,但近期市場開始擔憂AI需求可能降溫,進而引發科技股泡沫疑慮。輝達(NVIDIA)等龍頭股下跌,連帶影響台積電等供應鏈股票,進一步拖累台股表現。
3. 台灣地緣政治風險
台灣地緣政治問題一直是市場焦點,尤其在中美關係緊張的背景下,投資人擔心台灣可能被列入川普的「骯髒15國」名單,進一步加劇外資撤離壓力。地緣政治風險的上升使得台股承壓。
4. 外資持續賣超
外資近期持續賣超台股,根據統計,自3月以來外資已連續多日賣超,累計賣超金額龐大。3月27日外資賣超台股388億元,直接導致台股大跌400點。外資的撤離加劇市場賣壓,指數持續下探。
5. 清明節變盤說影響市場情緒
市場上流傳的「清明變盤說」認為,清明節前後台股可能出現劇烈震盪。雖然此說法缺乏科學根據,但影響投資人情緒,部分投資人選擇在節前減碼持股,進一步加劇市場波動。
6. 科技股與發電機電股下跌,融資斷頭風險上升
法人指出,許多科技股及發電機電股近期股價大幅下跌,特別是過去漲幅過大但缺乏基本面支撐的股票。這些股票的下跌可能引發融資斷頭風險,尤其是高槓桿操作的散戶,強制平倉的壓力可能進一步加劇跌勢。
4月2日關稅生效或成利空出盡轉折點
儘管當前市場面臨多重利空,分析師認為,4月2日川普關稅政策正式生效後,可能成為短線利空出盡的轉折點。市場通常會提前反應利空消息,當政策正式落地時,若無額外負面消息,台股可能迎來跌深反彈。分析師表示,雖然當前台股大盤及個股股價加速下跌,但這種「趕底」過程反而可能為後續反彈奠定基礎。
未來投資策略:擇優選股,謹慎操作
在當前市場環境下,分析師建議投資人應謹慎操作,選擇優質標的進行投資,並避免追逐高風險股票。以下是幾項具體建議:
1. 避開無基本面支撐的題材股
那些過去因題材炒作而大漲、但缺乏獲利支撐的股票(如部分「做夢題材股」),在這波下跌中可能面臨主力出貨後的長期低迷。歷史經驗顯示,這類股票若從高點下跌70%以上,才可能吸引主力回補,短期內不宜進場。
2. 聚焦趨勢明確、基本面強的個股
投資人應選擇未來趨勢明確、獲利成長潛力大的個股,例如台積電、聯發科、瑞昱、智邦、台光電、富喬等電子股。這些股票在這波下跌中跌幅相對有限,顯示其趨勢有利且公司競爭力強。一旦市場企穩,這類股票有望率先反彈並創下新高。此外,部分本益比偏低、股價在年線支撐之上的個股也值得關注。
3. 挖掘被低估的成長股
去年因資金排擠而下跌的個股,如矽水膠隱形眼鏡F4(晶碩、望隼、視陽、精華光)、美時、保瑞、中概收成股,以及部分價值低估的電子股,具備低本益比和高成長潛力。這些股票股價已形成W底,且今年業績逐漸成長,適合中長期布局。
4. 關注板塊輪動,謹慎操作軍工股
近期電子股大跌,軍工股趁機上漲,呈現蹺蹺板效應。但分析師提醒,軍工股短線漲幅過大,且獲利成長有限,若電子股在4月2日後出現跌深反彈,軍工股可能面臨漲多回調。投資人應避免追高軍工股,轉而關注電子股的短線反彈機會。
市場短期承壓,長期仍具韌性
台股當前受到美股連跌、川普關稅風暴、AI科技泡沫疑慮、地緣政治風險、外資賣超等多重利空影響,市場情緒低迷,指數創下去年9月以來新低。然而,分析師認為,4月2日關稅政策生效後,若利空出盡,台股可能迎來短線反彈。投資人應保持謹慎,選擇基本面穩健、趨勢明確的個股進行布局,同時保留較多現金以應對市場不確定性。長期來看,台股的基本面仍具韌性,優質標的在這波下跌中可能提供良好的進場機會。台股重挫逾300點創去年9月低點 美股連跌與川普關稅風暴加劇市場避險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