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英文總統的前瞻基礎計畫陸續啟動,面對中國對台31項政策的來勢洶洶,23日公視宣布將耗資1.55億元製作《傀儡花》電視劇,預計明年3月開拍,文化部長鄭麗君出席記者會力挺並強調:「代表國家隊成形,要跨出關鍵一步。」
台灣近幾年軟實力崛起,包括電影、遊戲、文學等都漸漸走向國際,在這之中政府的扶植就顯得格外重要,也有助於讓世界看見台灣,然而面對中國看似充滿機運的市場,蔡政府的前瞻也受到挑戰。
《傀儡花》:台灣羅妹號事件
「傀儡花」改編自陳耀昌「台灣文學獎」金典獎長篇小說原著,故事內容以1867年,清國晚期「瑯嶠」(即今屏東恆春)發生的「羅妹號事件」為主題,描述排灣族瑯嶠十八番社的大頭目卓杞篤與美國駐廈門領事李仙得(Charles W. Le Gendre)談判、最後簽訂條約的故事。
美國商船羅妹號(Rover)經台灣海峽時,遭暴風襲擊,結果漂流至屏東,遇難的船員上岸後誤闖排灣族領地,被誤認為侵略者,遭到原住民武力反擊,船長夫婦等13人遭「出草」殺害,唯一倖免的粵籍華人水手逃至打狗一帶(今高雄),並向當地清廷官府報告,卻換來不願管理,最後由美國駐廈門領事李仙得出面協調,原住民抵死不從,美商態度由軟轉硬,最後驚動清國政府前來處理。
該書結合正史人物、並加入戲劇安排情節,呈現原住民、閩、客及西方列強間的接觸與衝突,交織出史觀多元的出色歷史小說。
進軍中國沒那麼容易:意識形態的限制
中國今年春節過後,送給台灣「31項政策」,欲吸引台灣的人才與資金,其中特別鎖定台灣影視產業,給出多項優惠。包括台灣人士參與中國廣播電視節目和電影、電視劇製作可不受數量限制;引進台灣生產的電影、電視劇不做數量限制;放寬兩岸合拍電影、電視劇在主創人員比例、中國元素、投資比例等方面的限制;取消收取兩岸電影合拍立項申報費用;縮短兩岸電視劇合拍立項階段故事梗概的審批時限。
只是,一直以來台灣電視劇或是藝人,在中國發展時面臨最大的限制其實是意識形態,多位藝人被打成「台獨份子」後星途直衰,先前林心如的電視劇也因為被指控拿了台灣政府補助,被叫「台獨劇」。對此,其實台灣政府也有針對影視業做出政策規劃,期許台灣人能自己拍自己的作品,提升影視業士氣。
台灣加緊透過軟實力走向國際
在8年8800億的「前瞻基礎建設計畫」裡,文化部提出的預算共214.64億元(含故宮、國史館),其中數位建設內容為56.64億元,包含國家文化記憶庫的建置、超寬頻技術運用、OTT跨平台內容產製等,希望藉此加速鼓勵、支持產製台灣原生內容。
這次《傀儡花》電視劇將由「一把青」導演曹瑞原率領的金馬、金鐘團隊製作,他對於台灣影視的未來之路表示:「只要把眼光放得夠高夠遠,哪裡不是我們市場?」他指出,台灣這十年來「太掉以輕心」,不只把海外市場丟了,台灣觀眾市場也流失了,希望台灣影視產業人員要誠懇認真面對每一部戲劇作品,「那些都是讓台灣再起的機會,千萬不要忘記」。
去年3月,國防部為仿效南韓《太陽的後裔》電視劇的成功,想提升國軍形象,宣布斥資1280萬元推出自己國軍形象連續劇,片名是《最好的選擇》。去年9月開播後,首日收視率僅有0.22%,結局時更跌至0.13%,被外界批評根本不能與韓片相比。
這次《傀儡花》的製作團隊、經費等都無法與《最好的選擇》相比,不過對蔡政府的前瞻基礎計畫與中國對台31項政策,究竟誰能成功拉攏台灣影視業者的心,就看這次《傀儡花》電視劇的成功與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