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衛生紙之亂、499之亂讓人見識到了民眾對於物價的敏感度之高,背後點出了一大問題──我國長年的低薪現象已讓人心浮動,只要稍受刺激便會轉變為一種群眾運動。不過,對照行政院14日的說法,「2017年實質總薪資創歷史新高,擺脫多年以來實質薪資倒退情形。」卻是讓人丈二金剛──摸不著頭腦,直到看見一份簡報才當下瞭然。
民眾瘋搶便宜的種種舉動,其實早都有跡可循。根據yes123求職網的一份調查,在20歲以上的成年勞工當中,只有36.3%的人屬於每月收入大於支出,38.5%剛好打平,其餘25.2%根本入不敷出;勞工們的總存款平均只有18萬元左右,若某天突然失業,普遍認為自己僅能支撐3個多月,但,也有17.5%受訪者自認「完全無法支撐」,生活壓力之大並不難想像。
那麼,為何行政院宣稱2017年實質薪資已創歷史新高,人民卻無感呢?在官方一份「我國薪資現況、低薪研究及其對策」的報告中,或許有些答案。首先,該報告指出,我國自2001年起,相繼實施就業保險與勞退新制,並且數度調升勞健保費,致使企業給付員工的「非薪資報酬」增加,2016年該支出已占勞工總報酬的14%,較2001年平均每人每年增加2萬3898元,但勞方卻感受不到。
但即使如此,官方說法中的「平均每人每月實質總報酬5萬4966元」也與許多年輕人的薪資條上數字相差甚遠,又是什麼原因?根據主計總處的「人力運用調查報告」顯示,2017年低薪受僱者集中在服務業的「批發及零售業」「住宿及餐飲業」與「支援服務業」,顯示服務業低薪問題較嚴重;財稅資料也顯示,2015年低薪人數主要為服務業中的批發、零售、餐飲業,以及傳統製造業中的金屬製品業,合計占比近五成。
佛心、摳門產業全都露,政院報告還點名幾大「慘業」
換句話說,服務業堪稱是台灣低薪的元凶。而根據主計總處資料顯示,全台服務業占總就業人口的比例又將近六成(59.31%)之多,其中,又以台北市最集中,服務業就業人口占比高達80.99%,這也讓號稱「首善之都」的台北市近來成了「首亂之都」。
值得一提的是,在行政院的「我國薪資現況、低薪研究及其對策」報告裡,一頁就寫著「低薪族集中之產業─全貌」大大幾個字,服務業的地位也顯而易見。其中,屬於資方利豐(資本份額高於平均)、勞方薪多(薪資高於平均)的「雙贏」產業包含:電力及燃氣供應、化學材料製造業、電腦電子產品及光學製品製造業、批發業、電子零組件製造業、金融中介業等等。
至於資方利薄、勞方薪多的「佛心」產業,則是資訊及通訊傳播業、運輸及倉儲業、證券期貨及其他金融業、保險業、專業科學及技術服務業、醫療保健服務業;當然,也不乏資方利豐、勞方薪少的「摳門」的產業,包含:不動產業、用水供應及污染整治業、零售業、租賃業、製造業、工業。
此外,像是機械設備製造業、塑膠製品製造業、住宿及餐飲業、藝術娛樂及休閒服務業、營造業、金屬製品製造業、支援服務業、其他服務業等等,則是不折不扣的「慘業」,不僅資方利薄,勞方也薪少。
一窩蜂現象、學非所用惹禍,年輕人陷低薪迴圈
對此,yes123求職網發言人楊宗斌認為,服務業之所以會出現普遍低薪的現象,其實與台灣的「一窩蜂」現象有關,以餐飲業來說,因為進入門檻較低,每當某家業者的某個產品熱賣,便有人一股腦地跟著投入,在缺乏獨特性的情況下,只能進行殺價競爭,最終淪為不折不扣的慘業,「資方當初覺得有利可圖就去做,結果都在低價競爭,那回到勞方這邊,就是低薪。」
他也提到,由於餐飲業相對不看重學歷,導致一些學非所用的年輕人前仆後繼地投入,但多數又無法捱過餐飲業高技術職缺(例如主廚)的磨練,於是成為慘業當中缺乏競爭力的一群,陷入低薪的無限迴圈,「你說要養成一個江振誠、吳寶春,那其實都要經過很多的磨練,也很辛苦,或許很多人都沒辦法去熬過那個階段,如果又沒辦法考到一些證照的,即使進去了恐怕也沒辦法提高薪資。」
針對服務業低薪現象,行政院正研擬「再度提高時薪」相關措施,根據簡報內容,評估內容甚至出現「每小時170元」的選項。對此,楊宗斌提醒,若時薪再度調高,服務業基層勞工當然直接受惠,但也要小心會有資方因此減少雇用的時數、人數,或者改採22K月薪制規避,甚至可能出現趁機轉嫁成本給消費者,造成產品或服務漲價的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