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英全政府,就像一個表現良好、成績優秀的「好學生」,如果給他時間慢慢思考、細細作答,他幾乎可以答對九成,獲取高分;但在觀眾喧鬧、滴答計時聲中,他心慌意亂,沒了主張。不幸的是,在第一題就被卡住了,但他相信憑自己的能力一定可以答得出來,因為不懂得應變跳答,就這樣,一直困在第一關……
但他真的是「好學生」嗎?
嚴格說來,不算,因為他「政治」這門學科被死當!而且他是因緣際會,靠對手的「四壞球」保送上壘,不是憑自己的真本事。
小英團隊精心研發了八年的治國良方「十年政綱」,在選前賣力推銷,獲得肯定,上台後面臨兌現政見的壓力,不論是勞工、年金、長照、住宅、租稅、教育……無一不是重大政策工程。
不接地氣的「旁觀者」
聰明的學生,拿到考卷後瞄一眼,會挑十拿九穩、容易得分的題目先答,確保有基本得分後,再研判剩下多少時間可去破解哪些題目最有效率,先擱置自己不擅長或完全不會的,留待最後處理,再做好時間分配,一一破解難纏題目。這算不上戰略或戰術,沒啥大學問,說穿了就是一種「求生」的本能。
但英全政府執政後做法迥異於常人,他們全面點燃每一個重大議題的戰火,失控後又製造更多新的問題,搞到遍地烽火,狼狽不已,也不知如何善後,但又不能承認自己誤判或能力不足,於是卡在熊熊烈火中不知道要逃生。
他們是一群不接地氣的好學生,很布爾喬亞,生活圈子不大,不論多賣力想走進人群,但怎麼看就像是個「旁觀者」, 格格不入。他們相信參與式民主、集思廣益可以彌補他們常民經驗的不足,找到好的解方,所以被大量的直播、座談困住了,而且愈陷愈深,抽不了身。
別再開會了,直接拿出版本來
以年金改革為例,每周一會,以會養會,開到軍公教集結走上街頭,開到全教總退會,開到沒領18趴的年輕公教人員無緣與會也看不到希望,開到民進黨立委段宜康凍未調呼籲「別再開會了!」「請行政院直接提出版本,進入改革的下一個階段吧。」
年金制度不改,肯定動搖國本。但因被改革、被縮減福利的對象是軍公教人員,是英全政府最想拉攏的對象,想把淺藍變淺綠,至少要讓這些人變成中間選民,擴大支持基礎,因而不敢為所當為,選擇慢慢跟他們耗,希望能溫和改革。
但英全政府忽略要從別人手中把錢拿走,別人會跟你拚命,既然要改革,就沒有不付代價的道理,伸頭一刀,縮頭也是一刀,再拖下去只會逼原本支持你的人,全部站到你的對立面。而且不先提出一個版本,很難導引討論得出可行方案。
靠四壞球保送上壘的英全政府,真的別再開會了,時間並不站在你們這邊,現在大家要求你們拿出業績,就請分階段訂時間給目標,拿出一點改革的誠意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