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一個咳嗽,竟導致腰椎骨折?
「這是一個72歲的張阿嬤,咳嗽跌坐在椅子上,一坐就突然發生腰椎壓迫性骨折,痛到流淚......幫她檢查後發現她的骨密度僅為負3.5,骨質嚴重缺乏,需穿上背架且經藥物治療,不過目前復原良好。」新光醫院骨科主任釋高上提到。
「這5種人」最容易有骨質疏鬆
釋高上強調,「若因骨鬆發生更嚴重的髖部骨折,不僅行動力下滑,一年內死亡率更高達15%,相當於末期乳癌患者經治療後一年內的死亡率。」
他觀察門診骨鬆個案發現,個子瘦小、骨骼纖細的人較易罹患骨質疏鬆,平衡感也不好、常容易跌倒。「急速減重也會造成骨質密度流失,增加骨折風險!」國際骨質疏鬆症基金會研究也曾預測,台灣2025年超過50歲以上女性將成長31%,推估恐有500萬名女性面臨骨鬆風險,尤以50歲以上停經婦女、65歲以上男性為主要高危險群。
釋高上表示,駝背是骨質疏鬆的前兆,女性35歲後,骨量會以每年1-2%的速度減少,50歲更年期後更會以3-5%的速度快速下降,骨骼若無法維持正確的姿勢,會逐漸出現駝背、壓迫性骨折和姿勢不正的現象。
90、100歲都還是可以訓練肌耐力!
新光醫院復健科醫師劉東桓表示,針對胸腰椎壓迫性骨折疼痛患者,非手術治療上可使用背架加骨鬆藥物(骨穩forteo),手術治療上可選擇骨水泥手術,不管是非手術或是手術方式治療後,若仍有疼痛,皆可加做簡單的超音波(影像)導引脊柱旁神經阻斷術注射治療,可減緩壓迫性骨折造成的疼痛,後續再配合物理治療及物理治療師教導做一些復健運動雙管齊下。
劉東桓進一步解釋,在治療後等背部疼痛感減緩後,物理治療部分可以做一些熱敷、電療,但嚴禁做腰部牽引,復健運動部分以強調核心肌群肌耐力運動為主,尤其是背腹部跟大腿這些核心肌群的地方。由於許多病人骨折主要還是跟跌倒有關,所以加強宣導病人的肌耐力運動、避免病人再次跌倒非常重要。
不過在診間也有許多人會問:「如果已經骨折、年齡已屆80-90歲,做肌耐力訓練還有用嗎?」劉東桓表示,現在許多研究跟事實證明是有用的,「不論年紀多老,甚至到8、90歲、100多歲,都還有救!90歲100歲的老年人,肌力都還是可以訓練的。」
矮2-3公分要注意,小心患壓迫性骨折
在診間雖然胸腰椎壓迫性骨折會以疼痛來表現,不過大部分胸腰椎壓迫性骨折不見得會痛,「胸腰椎壓迫性骨折會痛的大概佔1/3,他會因為痛而來醫院,這部分的病人我們反而不怕,最怕的是以前最高的身高跟現在比矮了3公分,那種幾乎無感、不會痛,他只是變矮,這種大概佔了2/3,我們反而要更加注意,因為他可能是骨鬆的潛在病患。」劉東桓說。
他也提醒,若是年紀在50歲以上、以前最高的身高跟現在比矮了3公分的族群,別以為這是正常的,因為可能有骨鬆及胸腰椎壓迫性骨折,建議要盡快來醫院接受骨密度檢查及治療。
骨科醫師教你「保骨4招」
釋高上也提供以下保骨4招,避免骨質疏鬆:
1.多補充鈣質及維生素D(可由喝牛奶及曬太陽獲取),如果缺乏維生素D的話,就會減低鈣質的吸收。
2.鈣質的攝取來源有乳類製品,如牛乳、乳酪等、帶骨的魚類、芝麻、豆類製品,或由醫生處方之鈣片。至於鈣質有許多不同的來源,如乳酸鈣、葡萄糖酸鈣、檸檬酸鈣、磷酸鈣、碳酸鈣等,其中含有水溶性的乳酸鈣、葡萄糖酸及檸檬酸鈣的鈣片較易吸收。
3.均衡的飲食最重要,國人若一味只重視各種補品的追求,以為便可高枕無憂,其實是不需要的而且不正確的。
4. 運動以緩和的運動為主,如國民健康操、散步、騎固定式腳踏車等。其中,水中運動和其他運動相較,因在水中有浮力,可以避免因為碰撞而產生的骨折,但要注意游泳池地板濕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