樺漢國際併購案的歐洲神祕推手 默默當潛水艇等待最好時機再出手


工業電腦股王樺漢以1.52億歐元(約54億元新台幣),取得德國上市公司S&T集團29.4%股權,這也是台灣工業電腦產業,有史以來最大的一筆海外投資案。讓這次併購案能成局的關鍵人物,是S&T執行長、一位神祕的奧地利人漢尼斯(Hannes Niederhauser)。

擅長併購 與廣達有淵源

德國公共廣播聯盟在報導中,認定是漢尼斯急於擴張的企圖心,催生這樁併購案,「來自奧地利林茲(S&T總部位於奧地利)的公司急著想擴張,想進入德國工業電腦大廠控創(Kontron)」,文章中評論,S&T今年才打入德國高科技指數TecDAX成分股,現在又引入鴻海旗下樺漢的資金,想控制這家德國最大的工業電腦大廠。

漢尼斯曾擔任控創執行長長達8年時間,在他任內,控創的毛利率一度接近九成;他並擔任台灣光宸的董事,現在光宸也是S&T的子公司,漢尼斯對台灣並不陌生,在這場三角合作關係中,漢尼斯是最關鍵的中間人。

事實上,從2008年以來,漢尼斯的事業就一直和台灣很有關係,這一年,台灣的光宸科技(前身為台灣控創)併購奧地利Gericom公司,首任執行長就是漢尼斯,當時,廣達和控創為進軍工業電腦領域,同時投資光宸。

漢尼斯擅長企業併購,讓嚴重虧損的公司重新成長,在擔任控創執行長期間,他就曾併購20家以上的公司。以Gericom為例,這家公司原本是1990年代成立的老公司,他接手前一年,這家公司因為產品在德國出現嚴重負評,股價跌掉93%。

在台灣資金支持下,漢尼斯接手Gericom這家老公司,先把公司改名為Quanmax,2011年,他再出手併購奧地利資訊服務大廠S&T;他接手前一年,S&T陷入財務風暴,員工人數從高峰時約3,000人,削減為1,600多人,2011年上半年更虧損1,600多萬歐元。他接手後,再把公司更名為S&T。

為什麼要買這家賠錢老公司?漢尼斯看到這家公司的發展潛力,這家公司在歐洲19個國家有辦事處,有軟體和系統整合能力,如果結合客製化硬體的能力,就能像工業電腦一樣,靠高毛利率的客製化產品獲利。

過去四年,這兩家老公司合併後的新S&T,交出漂亮的成績單,不但連續4年獲利,毛利率也持續成長。去年,他經營的S&T毛利率為33.9%,今年上半年更提升為34.8%。
今年6月10日,他接受德國媒體專訪時,曾揭露自己的併購心法,他說,「我們專注投資上游的雲端服務和應用程式市場」,他表示,現在他的策略,就是併購各式各樣的硬體公司,替這些公司加上物聯網防火牆或大數據服務;換句話說,就是把原有純做硬體的公司,結合新的軟體能力,變成能提供物聯網服務的公司。

「在德國,很多硬體公司獲利每年下降,他們沒有能力投資軟體和嵌入式系統」他在專訪中說,「這樣的公司就是我們感興趣的」。

像2014年時,他成功併購一家公司的智慧電網部門,這宗併購案,讓他在歐洲智能電網市場一下子多了400萬個客戶。智能電網是目前物聯網的重要應用,併購之後,這些智能電網需要的雲端服務,智能電網需要的大數據分析,由硬體衍生出的價值,都成為S&T的獲利動力。根據該公司簡報,2016年上半年,他經營的S&T公司,由物聯網業務帶進的營收,已達全公司營收27%。

聯手樺漢 鯨吞物聯網商機

他十分看好未來物聯網資訊安全的相關應用,在歐洲,靠物聯網技術控制工業、醫療,甚至電力網路的應用,已經逐漸普及。但這些應用,需要極高等級的資訊安全保護,他在簡報中指出,在德國柏林,有一家資訊安全公司,成功找出電網的資訊安全漏洞,利用駭客手法,示範如何關閉一個四萬人使用的電網系統。這些物聯網應用,重要到不能有任何的資安風險。目前S&T的產品,已經打進BOSCH及西門子等大廠。

他利用併購快速取得人才和資源,「我們是隨著應用需要,不斷併購公司,取得人才」,他擅長說服有雄厚實力的老公司接受併購;「我們也有育成中心」,他說,如果新創公司的產品能透過他的平台大賣,他就持續加碼投資;如果公司不成功,他仍有可能因此得到有創意的優秀工程師。

「我們要當潛水艇!」他的策略就像德國二次大戰,令敵人聞之喪膽的潛水艇U-BOAT,靜靜潛伏在水下,默默布局,等到最好的時機再出手切斷對手的生命線。

可以預見,這次樺漢和S&T、控創的合作,將讓他掌控的版圖和資源大幅擴張,他會把手上的軟體、雲端服務平台灌進控創,這艘潛水艇會變得更大、更強,與樺漢合作吞食歐洲物聯網崛起的大商機。

《延伸閱讀》

back to top
navbar lo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