錯過治療黃金時段後,腦中風真的無藥可醫了嗎?
「其實藥物和復健,對6個月以上的慢性中風病患真的太難了,可能半身不遂、植物人或死亡,當然預防和急性治療都還是最重要,但6個月之後如果還可以接受細胞治療,相信會有更好的效果!」三軍總醫院神經科部一般神經科主任周中興表示。
腦血管疾病是106年台灣第4大死因,台灣的腦中風年發生率約4萬人,死於腦中風者約1萬3千人,醫療成本至少400億台幣。
周中興解釋,腦中風是一種急症,主要是因腦部的血流受阻,無法供應腦部氧氣的需求,若不及時接受有效的治療,腦組織發生受損將難以完全復原,「這是因為腦組織無法再生或接受移植等有效治療、腦神經功能無法完全恢復,而殘留神經障礙的後遺症,例如肢體乏力癱瘓、失語症、言語不清和吞嚥困難......但使用細胞治療有機會改善。」
細胞治療要如何運用在「腦中風」的患者身上呢?
減少後遺症!「細胞治療」可望成腦中風患者福音
台灣從去年9月公布修訂之細胞治療特管法後,適應症包括慢性缺血性腦中風,有2項符合的細胞治療技術項目,「分別是自體CD34+ selection周邊血幹細胞移植,與自體骨髓間質幹細胞移植,自此腦中風病人將有更多機會接受細胞治療。」
周中興解釋,雖然急性腦中風的流行病學、病因、機制、分類和預後已經被廣泛研究數十年,目前兼顧安全和有效的治療仍待精進。「過去對於急性腦中風患者,血栓溶解劑只有3小時黃金救援時間,儘管目前急性治療最新的動脈內取栓,有機會合併藥物治療,延長到8小時甚至12小時黃金救援時間,但對於慢性腦中風,例如缺血性腦中風發生6個月後的病人,仍未有特別有效的治療方法。」
問到使用細胞治療的治癒率約有幾成?是否仍存在可能的風險或副作用?
周中興提到,台灣目前是用自體的細胞,用病患本身的細胞經過改良、體外的培養,再注射回病患的體內,可以幫助病人本身,較不像國外目前使用胎腦或他人的細胞可能會有排斥的問題,「台灣這部分避免了排斥問題、倫理問題、基因改造導致腫瘤的問題,細胞在體外培養後有些改變,比較有效果能分泌生長因子來幫助腦部、神經細胞,到體內後繼續分泌,能改善腦部受損的功能。」
去年12月,三軍總醫院也率先揭牌成立全國首家「細胞治療中心」,適應症包括慢性缺血性腦中風,將讓腦中風病人有更多機會接受細胞治療。
傳統治療 V.S 細胞治療,差在哪?
至於針對腦中風患者,使用一般傳統治療和細胞治療的差異在哪?
周中興解釋,一般傳統治療主要使用的方法為藥物和復健,「藥物的部分運用在缺血性腦中風,除了急性期有機會使用血栓溶解劑和顱內動脈取栓治療,其他藥物治療主要是減少再次中風危險,例如阿司匹靈等抗血小板藥物、抗凝血劑、治療三高(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的藥物,另外就是健康的生活習慣。」不過他表示,這些藥物對於腦中風後受損的腦組織及神經功能的恢復效果有限。
在復健治療方面,周中興表示,腦中風後的前3個月內的康復治療是獲得理想功能恢復的最佳時機,但需長時間治療且效果較緩慢;腦中風後6個月,即慢性缺血性腦中風的復健治療效果也很有限。另外還有其他包括中藥康復治療、針灸康復法、傳統推拿康復治療、運動功能訓練、高壓氧治療、靜脈雷射治療等方式,仍有待更多科學證據支持其療效。
在新式治療的方面,周中興指出,「過去的研究顯示,血液循環的CD34+細胞數量較多的腦中風病人有較佳的預後,因此CD34+周邊血幹細胞移植,可能是慢性缺血性腦中風的一種治療方案。」
目前在台灣已有臨床試驗發表研究論文,採用自體CD34+周邊血幹細胞經靜脈或動脈移植缺血性腦中風的病人,且有初步成效。例如周邊血液透過類似血液透析的步驟,經由機器收集自體CD34+細胞,有效分離細胞,需要約4小時。收集細胞前5日內,有些病人接受顆粒性白血球聚落刺激因子(G-CSF)藥物注射,目的是增加周邊血液內CD34+細胞的數目和比例。
不過他也提到,接受治療的病人,目前必須符合以下條件:
1.年齡20歲以上
2.缺血性腦中風發生後至少6個月
3.符合血液細胞品質的篩選條件
周中興指出,且病人須經由機器收集一回自體CD34+周邊血幹細胞,於專業的細胞培養室成功培養出符合質量標準的細胞後,經靜脈回輸數回CD34+細胞進入病人體內,透過細胞治療對腦組織直接及間接的作用,改善慢性缺血性腦中風的神經障礙後遺症。「療程中,每次回診皆仔細評估病人的整體狀況,以維護患者的醫療權益為最高準則。」
另外,自體骨髓間質幹細胞移植,則是經由骨髓穿刺取出病人體內的間質幹細胞,經過專業細胞處理和分離,再將自體骨髓間質幹細胞回輸或注入病人體內數回,與自體CD34+周邊血幹細胞一樣,周中興解釋,「可能經由靜脈或動脈輸注,也可能經顱手術注入腦部,目的都是透過注入的細胞對腦組織直接及間接作用,改善慢性缺血性腦中風的神經障礙後遺症。」
「細胞治療」能讓患者恢復到中風前的樣子嗎?
問到使用細胞治療,是否能讓患者恢復到中風前的樣子?
「非常難,只能說不要惡化,並且有初步的進步,像是大概有2-3成的病人,本來手可能只能在床上平移的,後來可以抬起來或是拿東西吃,有些像是認知或是反應變好的病人,也有佔2-3成。」周中興指出。
而細胞治療費用的部分,周中興表示目前癌症一劑大概20-30萬元,但可能還會再調整,中風的部分還在進行討論當中。「在腫瘤的部分三總已經有上百個case,在中風的部份現在還在等核准中,預計下半年、今年年底前通過。」
周中興也提到,目前三總在腦部方面用動物實驗的細胞層片是全球首創,並獲得2018科技部未來科技展未來科技突破獎,及第15屆國家新創獎精準醫學組學研新創獎的肯定,希望未來能跟著國際細胞治療的潮流趨勢,優先在大腦部分有新的發現,「希望進入臨床試驗幫助更多的病患,相信細胞層片是細胞治療的下一階段。」
醫師小檔案_周中興
現任:三軍總醫院神經科部一般神經科主任
學經歷:國防醫學院醫學士、英國倫敦大學國王學院神經科學博士、美國賓州麥高文(McGowan)再生醫學中心研究員、三軍總醫院神經科部主治醫師、台灣神經學學會財務長
專長:臨床神經學、腦中風、腦再生醫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