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再生醫療發展進入關鍵時期,衛福部醫事司於今年9月通過「特定醫療技術檢查檢驗醫療儀器施行或使用管理辦法」(簡稱特管辦法),食藥署也完成再生醫療製劑管理條例草案,目前已在立法院審議,使台灣可望成為繼日本之後,第二個有專門法規管理再生醫療技術與產品的國家。
根據不同治療方法與技術,再生醫學可分為四大領域:細胞治療、基因治療、組織工程和小分子/生物科技。其中,細胞治療和組織工程是再生醫學中發展較早的,也已經有產品或應用進入市場的領域。三軍總醫院細胞治療中心也剛於12月14 日舉行揭牌啟用典禮,成為全台首家整合及執行最新細胞治療的醫學中心。
再生醫療市場在全球有多夯?目前的發展趨勢如何?台灣有機會跟上國際腳步嗎?
「再生醫學可能會是下一波醫學革命!」台灣醫界聯盟基金會執行長林世嘉形容。為什麼她會這樣形容?
林世嘉描述,2015年的八仙塵暴事件發生後,台灣得到來自日本很多的幫助,其中一個就是日本的皮膚層片,許多傷患後來使用後跟幾乎沒有色差、甚至不用做復健。「2015年年底,我去參觀日本製作皮膚層片的再生醫學工廠,即便到現在還是讓我很驚訝,那個精密程度完全不輸半導體。」
2030年產值將達1200億美元!再生醫療市場在全球有多夯?
林世嘉也提到,全球再生醫療市場在日本、全球各地都快速成長,日本在2012年時產值達9千萬美元、2020年預估到9.5億美元,全球各國預估到2030年將高達1,200億美元。數據也預估,從2018年至2022年,再生醫療產業年複合成長率將近19%、增值成長59億8千8百萬美元,年增長率達17.65%,林世嘉解釋,「慢性病的盛行,是增加驅動市長發展的因素之一。而這種爆炸性的成長代表全世界有很多產品正在研發及等著被核准。」
日本現在很多大企業像日立製作所、川崎重工、富士軟片等都投入再生醫療產業,「日本在發展生技產業時,真的是『藥品、醫材、再生醫學』三足鼎立!」林世嘉表示。而日本再生醫療學會(JSRM)事務長真野恭輔 (Kyosuke Mano) ,也特地來台參與「再生醫學全球趨勢論壇」,他表示JSRM推動日本「國家產學聯盟」發展新產學合作將加速再生醫學產業化。
韓國再生醫學策略中心(SCRM)副主任Bryan Choi表示,韓國已於通過整合後的新再生醫學支持及管理法,預計於明年3月生效,台灣卻因執政黨立委與行政部門的意見分歧,法案停滯在立法院。英國細胞與基因治療製造中心(CGT Catapult)博士星谷英壽(Hidetoshi Hoshiya)也指出,CGT Catapult由英國政府投入超過6,000萬英鎊投資,於今年4月由英國商務大臣和科學大臣正式揭牌。
可望成第二個半導體產業!台灣再生醫療如何跟上國際發展趨勢?
衛福部醫事司司長石崇良認為,這1、2年台灣在再生醫學上會有一個非常突破性的進展,「因為過去我們的法規都只限於人體試驗,但一個人體試驗動輒耗費10年、15年,新的法規鬆綁後,在有效的管理下,我相信這個產業在未來的1到2年內,會在進度上會有很大的突破。」
不過林世嘉表示,各國都在通過再生醫療法規,反觀台灣應放棄本位主義、站在病患權利的角度相互溝通、促進進步,盡速促進年底前通過再生醫療管理製劑草案,實現行政院本會期優先法案的承諾。
她指出,目前美國跟日本再生醫療依據的法規是21世紀的公共衛生法,但如果有更確切的法規明文規定,其實對學界、產界都是更大的鼓勵,而這個鼓勵的結果也會讓更多人受惠。「舉例來說,心臟層片從2007年到現在共有50多個案例,這些人到現在都還活著。我們曾認識一個20多歲的案例,本來性命垂危、要換心才能活,後來他還能再結婚生子工作。」
林世嘉曾拜訪一位日本教授,那位教授提到,「如果一個人的存在,是要等待另一個人的死亡,這樣的感覺非常不好......作為一個醫者,有沒有機會不要等到另一個人死、另一個人才能活這樣的事情發生?」至此之後,日本更趨動了整個社會在再生醫學的發展。
「台灣若能把握機會把既有的專長在再生醫療領域延伸發展,再生醫療產業將有機會成為台灣『第二個半導體產業』,也可望為企業找到新商機!」林世嘉也期許,生技產業是後浪推前浪,台灣不要成為死在沙灘上的前浪,而應該成為走在浪頭上的那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