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因為受到貿易戰、中國工資成本上漲等多項因素影響,多間台商將生產基地移至東南亞,不過23日在經濟部主辦的「台灣-東協、印度投資策略夥伴論壇」上,剛從東南亞回來的財信傳媒董事長謝金河表示,越南是他最看好的生產聚落,但是近期已經有地價飆高、工資提升的狀況,「電子業現在要移到越南也已經來不及了,下一站要往泰國、菲律賓,未來再向印度方向移動。」
相較於電子5哥因為供應鏈根植中國較難遷移,謝金河表示過去台灣傳統製造業過去在越南、柬埔寨、緬甸已經相當活躍,他觀察「台灣製造業現在往印尼也非常積極佈局,是未來發展的動能。」
越南、柬埔寨短期過熱
因為深根東南亞數十年,受邀在論壇上發言的國內飲料包材龍頭宏全國際董事長戴宏全也認為,不只台商開始移動,連「中國廠商都開始洗產地,已經讓越南、柬埔寨在近期出現土地資源、電力供應緊張的問題。」今年1-5月在東南亞營收已經接近3成,在泰國、印尼、越南、馬來西亞、緬甸以及柬埔寨都擁有工廠的戴宏全觀察,「越南、柬埔寨已經出現短期過熱的狀況。」
早在1997年前往越南設廠、目前為國內輪胎雙雄之一的建大董事長楊啓仁也在論壇上表示,近期美國開始指責越南洗產地,歐盟也考慮撤銷柬埔寨貿易優惠地位(EBA),他也談及「越南、印尼因為工資上漲,出現人力稍微緊張的狀況,都是廠商佈局東南亞需要注意的部分。」
戴宏全分析相對於越南、柬埔寨因為貿易戰爆紅,「印尼與泰國就比較沒有受到影響。」戴宏全相當看好這兩個國家,他表示泰國人均消費較其他國家高,並且受惠於二戰後日本、南韓車廠都紛紛前往曼谷設廠,「還有人說曼谷是東方底特律,因此對電子業、機械業來說,供應鏈相對完整。」印尼則是擁有「人口紅利、消費者紅利」的基礎,吸引不少廠商相繼前往設廠。
東南亞內需市場也是重點
建大在1997年率先在越南啟動了第一廠建設、2016年也分別擴建了越南二廠、印尼一廠,也因此意外在貿易戰拿到了不少來自歐美的轉單,楊啓仁形容原本中國製輪胎、腳踏車過去已經被美國課反傾銷稅,「再加上25%關稅,要從中國出口到美國是完全不可能,一定要轉單。」
但楊啓仁也認為「人力成本只是公司前往東南亞設廠的一個因素,其他考量還包括內需市場。」建大看準了越南是摩托車大國、未來汽車業的發展,「以前我們只會做便宜賣給歐美 ,哪裡便宜去哪裡做,但現在不是這樣,除了外銷以外、內需市場同樣重要。」建大越南廠外銷7成、內銷3成,剛蓋成的印尼廠則是內銷1成、外銷9成。
較為專注於內銷市場的戴宏全也表示,東協彼此產品調度非常頻繁,「彼此物流跟稅都有優惠,相對來說台灣就有關稅問題。」他表示非常看好未來三到五年東南亞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