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明昇接班興航失利 台家族企業近9成富不過三代


復興航空無預警宣布解散公司,各界將經營不善的矛頭指向復興航空董事長林明昇,這似乎同時也印證了古語所說的「富不過三代」。這樣的情況同樣發生在東方社會大部分的家族企業,根據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統計,第一代能夠成功傳承給第二代的企業只有15%,而第二代再傳給第三代能成功的也只有13%,換言之,將近9成的家族企業無法順利走過第三代。

以國產實業為鏡,台灣家族企業多「富不過三代」

復興航空母公司國產實業集團由第一代林燈所創立,1954年時成立了國產水泥加工廠,受惠於當時台灣重大建設和經濟起飛,水泥加工廠的規模不斷成長,後來也開始走向多角化經營,陸續接手復興航空等公司。

林燈於1992年過世之後,國產實業集團交由長子林嘉政經營,然而林嘉政由於不斷擴大轉投資,還造成復興航空財務狀況愈發惡化,整個集團經營狀況急轉直下,因此在2000年時緊急辭去所有職務,離開集團,並找來林燈的次子林孝信接手。

林孝信接掌後找來復華證券前董事長范志強擔任復航董事長,經歷過賣飛機、縮減機隊、增加航線過後,財務狀況終於漸漸好轉。就在2008年兩岸開放直航後,復興航空更是如日中天,並在2010年由林孝信的長子,同時也是第三代的林明昇正式接下復興航空董座一職。

續命重點在於事先安排接班規劃

林燈在早年名聲其實曾與辜振甫家族、吳火獅家族等本省派並列,然而對比過去的風光,復興航空竟然在第三代林明昇手中結束一甲子歲月。

以國產實業集團為鏡,事實上台灣家族企業的比例高達74%,總市值高達6成。然而,資誠稅務法律服務營運長郭宗銘也表示,在西方社會,家族企業的平均壽命為24年,不過在東方社會,家族企業的平均壽命幾乎腰砍,只有13年。

家族企業如何續命,擺脫「富不過三代」的魔咒?資誠企管顧問公司執行董事李潤之指出,企業接班不只是前後任領導者的轉換,更牽涉到兩個世代團隊和企業內部權力結構的改變。因此,若能預先對家族企業的傳承及財產權益分配做好規劃、接班流程,將大幅提升企業永續經營的可能性。

然而,根據資誠統計,台灣家族企業中,只有9%已經有明確的接班計畫,遠低於全球市場中的家族企業,有16%已經擬定好接班計畫。

傳賢還是傳子?老話一句:都得先培訓

再者,遴選合適的接班人也是重要因素。據調查顯示,台灣家族企業仍有58%比率,希望將經營權及所有權一併交給下一代,這樣的數字遠高於全球的39%。不過,事實上,就全球知名、成功的百年企業如杜邦、摩根等家族,平均傳承至第三代以後,都慢慢引入專業經理人制度,目前幾乎已由專業經理人管理不同的事業體。

現代管理學之父彼得.杜拉克也曾經在評論家族企業時,提出第一條守則,「除非家族成員夠優秀,否則不要讓他進入家族企業。用錢打發懶惰兒,比留他在公司花得少。」

家族企業究竟要傳「賢」還是傳「子」,抑或是傳與「賢子」,已經在社會上辯證多年,事實上,能力相當出色的企業第二、三代並非沒有,無法善加經營的專業經理人也是時有所聞。因此,資誠也再度強調,不管家族企業要做哪種安排,預先規劃、執行階班制度和培訓都是必要經過。

《 延伸閱讀 》

back to top
navbar lo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