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不少中小學校園中,經常見到附近流浪犬貓逗留,有些學校將無人飼養的貓狗留下照顧,並由老師、校方合力集資協助進行結紮、植入晶片,以及購買飼料餵養等,再與學生一同照顧,讓狗貓陪伴學生,學生也從中學習生命教育。
近年台灣虐待動物事件頻傳,從台大生殺貓案、軍中小白虐狗案,關懷生命協會執行長何宗勳認為,生命教育未從基本教育落實,未來將釀更多悲劇。因此關懷生命協會開始著手調查全國中小學校園犬貓飼養狀況,並記錄成冊。
安溪國中柴犬「可樂」帶給學生的生命教育
「可樂」是新北市三峽區安溪國中飼養的柴犬,飼養至今已第5年,身材圓滾滾的牠,身穿安溪國中制服,走到哪大家都誇讚牠可愛。
5年前,可樂小小的身影出現在安溪國中,教師姜大如發現牠並未植入晶片,似乎是流浪狗。猶豫了許久,姜大如說,當時決定把可樂養在校園中時,校長、老師都憂心,如果可樂咬人怎麼辦?誰該負責任?然而這些現實的問題並沒有擊潰老師以及學生們的信心,反而成為一股凝聚力,提醒老師和同學遇到問題應該合力解決,而非逃避,並善用有限資源,「本來只想讓可樂可以好好活著,但是牠卻教育了我們許多人類容易忘記的事。」
2015年,可樂的右眼突然因青光眼失明,當時學生與教師都很難過,但姜大如說,轉個念,藉此教育學生也鼓勵自己,「這就是生命,總是無常」。現在,可樂常跟著安溪國中教師到處演講,到哪都受歡迎的可樂,正在播下生命教育的種子。
吳思瑤:因應0撲殺,盼政府主動提供資源
0撲殺將於2017年2月上路,目前各縣市收容所幾乎仍呈現爆滿狀態,認養流浪貓的「大戶」,民進黨立委吳思瑤也表示,各地收容所貓狗為患,若教育部與農委會等相關單位,能夠從政府開始鼓勵並支持學校推動認養校犬貓,將可以大幅紓緩目前收容所爆滿壓力。
吳思瑤曾在教育文化委員會質詢中,建議教育部由中央指導地方,支持各地中小學推廣生命教育,但是目前教育部各司處職責仍不明,「不要每個單位分一點,要就有人專責處理」,吳思瑤批評目前教育部學務及特教司、資訊及科技教育司等單位都像「沾醬油」般碰一點,她呼籲應由固定單位專職處理,責任歸屬才明確。
至於農委會今年也將舉辦校犬選拔,全國共16縣市、55隻校園犬貓參賽,鼓勵校園認養犬貓,農委會動保科江文全表示,希望藉此讓校方、學生與家長知道,校園犬貓不再是是非題,而是可以立刻著手的生命教育行動。
校犬數台東縣全國第一,台北市六都最後一名
關懷生命協會2015年針對全國3885所國高中及小學進行調查,全國共有232所學校認養校犬貓,占全國6%,2016年則有239所學校飼養校犬貓,占6.8%,學校飼養貓狗數量小幅成長。
全國飼養校犬貓最多的縣市前三名分別為台東縣、新北市及基隆市,台北市2016年調查則僅7所學校飼養犬貓,比2015年時10所還少,在六都中敬陪末座。
然而飼養數字並不代表一切,何宗勳進一步指出,若地方政府乃至中央政府表態支持校園飼養選貓,並由農委會、教育部提供協助配套措施,飼養校犬貓將不再只是老師、學生發揮善心的舉動,更是政府帶頭鼓勵妥善落實生命教育紮根,將可有效避免虐狗、虐貓憾事再次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