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材風暴》自費醫材差額上限醫界大反彈!新光副院洪子仁:廉價化民眾恐受害

醫療政策

各家醫療院所自費醫療器材收費不一,健保署9日正式公告,8月起89%的醫材都需因應差額上限調降價格,卻引發醫界、政界反彈。前立委醫師林靜儀、台灣基進黨立委陳柏惟,以及許多醫師都在臉書上表達反對聲浪。

新光醫院行政副院長洪子仁,接受《信傳媒》電訪時激動表示,「這次有點出乎意料之外,包括醫勞盟、醫界醫師...都跳出來覺得這件事情思慮不周,第一個是時間點的問題,疫情剛過,健保署就殺出這個政策、壓縮醫院的空間,這是在懲罰醫院嗎?」

陳柏惟也在臉書發文表示,「許多民眾常聽到的醫材包括人工水晶體、冠狀動脈塗藥支架及特殊材質人工髖關節等,無論任何廠牌或材質,只要功能一樣,收取與健保給付差額的上限都將一致。乍聽之下是為民眾的荷包著想,實則不僅沒有省到錢,還可能劣幣驅逐良幣,讓台灣的醫療水準不進反退。」

究竟這樣的政策可能帶來哪些隱憂?

洪子仁:健保署一刀切沒考量各醫院規模

洪子仁認為健保署就算要調整,也應該找一個較恰當的時機,「比如說部份負擔調高、保費調漲,一方面有進有出,有些地方多一些收入、有些地方少一些收入。」

洪子仁表示,近年來醫院在經營上已日益困難,若健保無限上綱經營管理的空間,對所有醫院其實並不公平,「這樣的政策不分城鄉、不分大小,就把價格拉成一律平等,難道所有醫師都長一個樣?我覺得這對每個醫師、醫療專業的尊重度在這個地方完全喪失,這樣一刀切,沒有考量醫師本身在醫療技術治療上的差異,以及醫院規模的大小等級。」

他進一步指出,健保署比價網拿來比的價格有可能是公立醫院的進貨價格,「公立醫院會依據進貨價格再去加成當成定價,但公立醫院本身的人事費用跟土地,都是國家供給,如果用政府所謂的價格去訂定全國一致性價格,這對於醫療財團法人醫院顯然不是那麼公平。」

洪子仁表示,「這件事最大的問題在於,如果把上限價格稍微用醫學中心價格比較高的前50%中位數去算,那可能還能覆蓋到,例如96個品項中有10-20%不合理的價格去降價,這部分醫界都可以接受;但現在算下來90%都要降價,代表以前這90%的特材都是醫院在搶錢嗎?這已經不符合一個政策的穩定性和時序性。」

醫材無法進步...廉價化不見得是好事!

洪子仁指出,雖然把同類型的品項都制定自付上限最高的差額,如果未來又有新材料出來是在這個品項中,但成本比較高,「這樣是不歡迎這個新品項進來嗎?」他表示,因為特材的進步是日新月異的,如果沒有考量到醫療特材科技的進步,一開始就把這條線切下去,以後新特材可能就沒人可以用了,「因為上限就訂在那裡了。」

新光醫院心臟內科主治醫師洪惠風,也在臉書上用車子廠牌來比喻,「賓士支架廠打了打算盤,降價空間不大,算了算了,退出退出。BMW支架廠算了算,不敷成本,也離開台灣。Toyota支架廠看看,發現價格還有上調空間,不禁一陣大喜...有一天,有個大老闆要裝支架:『給我來個最好的!』我只能回答:『對不起,我們只有Toyota。』」

陳柏惟表示,自費醫材在進入台灣時會經歷一連串繁複的申請手續,各醫院若要引進使用也會經過十分嚴謹的比價程序。「但同功能的醫材,材質、耐用度、人體相容性等等細節都有很大的不同,也都需要經過嚴謹的臨床試驗才能開放使用在人體身上。舉個例子來說,台灣製口罩和中國製口罩的盒子上都寫口罩,但良率品質是天差地別,本應開放由民眾來決定選擇,總不能說,為了讓民眾有便宜的口罩,設定價格上限4.99元,讓民眾只能用劣質品吧!」 

洪子仁也提到,民眾有人經濟條件好、有人經濟條件較普通,經濟條件普通的可以根據經濟條件選擇適合的醫材,「但有些人不是說經濟條件好,而是平時有買醫療私人商業保險,透過私人商業保險,用比較好的差額費用去轉價進來。這是一個市場機制,健保跟商業保險要互相cover,國外也是這樣,那現在這樣的做法等於是讓商業保險在這個過程中完全失能,保險功能就喪失掉了。」

有不具名醫師指出,健保署這樣做反而是讓有些保險業者有利可圖,「調降醫材不會改變問題,且讓醫療廉價化更不見得是好事!」

「降價只是讓保險業圖利」

洪子仁指出,在台灣目前的醫療保險制度下,健保部分以外就是實支實付,「實支實付的部分是商業保險的補充,降價只是圖利這些保險公司不用賠負這麼多實支實付的錢,在這樣的過程中,商業保險制度就會被弱化,因為民眾會覺得買這個保險也沒用、補也補不了多少,乾脆就不要買保險,反而弱化了民眾除了買基本保險外,應該要有自己的醫療商業保險來補充健保的不足。」

他進一步表示,民眾不能只靠健保想要維持基本健康,應該是在這個之外,量能而為有一些醫療保險去補充健保基本醫療的不足。「如果買了商業保險,不但可以補足健保的不足,出國商業保險也會cover比健保來得多,在這個情況下,如果只是說把這個砍下來,某種程度是弱化醫療商業保險的功能。看起來好像是圖利他們,但長遠也是短多長空,對於醫療商業保險是不利的。」

洪子仁認為,一個醫療健全的保險制度,除了有健保費收入外,「還要有民眾去買商業保險,把風險轉嫁給商業保險醫療的時候,我們才能夠有更多活水去注入健保系統裡,這才是正向健康的保險制度。」

陳柏惟也提到,目前許多保險公司推銷的實支實付醫療保險,本意為讓民眾生病急需時可以無後顧之憂的得到最好的醫療,「一旦健保署從源頭封鎖,真正好的材料退出市場,台灣人有錢也用不到了。相同的例子已經在藥物市場上發生多年,以往藥效較好、副作用較少的藥物如Clarinase、盤尼西林注射劑泰寧等藥物退出台灣,就是因為藥物被逐年砍價,甚至不比第三世界國家所造成的結果。結果就是藥廠不賣,病患倒楣,只有保險公司省下一筆鉅額支出。」

醫學中心一半虧損!「民眾恐是受害者」

原意是想讓民眾顧好荷包,「但民眾其實也是受害者,他在醫療的決策權某種程度是被剝奪的!」洪子仁表示,健保署可能會說因為有人亂收費,但健保其實有很多法律可以去對準亂收費而去裁罰,「不需要為了那1%亂收費的醫院,去把99%的醫療機構都納進來,除非目的就是要降價。你認為是在行使上帝的權利,其實是斬斷民眾就醫的選擇權跟醫療品質的問題。」

洪子仁提到,這幾年醫院經營條件這麼惡化的情況下,他認為健保署此舉就像「柿子挑軟的吃」,「反正這樣做醫院也不能怎麼樣,根據107年的醫學中心財報,19家醫學中心真正有賺錢的只有9家醫院,代表有10家醫學中心都呈現虧損,即使9家醫務利益是呈現正的,但像三總、中榮僅0.7%。之後要不要乾脆連豪宅、便當都訂上限價?」

林靜儀也表示,屆時可能會出現因為成本考量醫療機構只進低成本衛材藥材,「醫師出國學新的技術回來也無用武之地,到時候面臨『想要花錢也用不到』的民眾,是不會記得原來是多年前的健保署『德政』搞出來的結果。」

那麼要如何減少民眾在醫院間自費市場比價問題?

陳柏惟認為,除了醫師和患者間的詳細溝通、建立信任關係外,自費醫材比價網應該努力建構更加完整、讓介面友善及白話,「較好的醫材進入台灣,衛福部也應負起品質把關的責任,讓民眾在大筆金額花費的時候更有保障。」「市場應透明化,去除資訊不對等造成的 『市場失靈』,對於未揭露資訊、或是不肖哄抬欺騙業者,宜有申訴調查機制,而不是強硬管制市場,讓市場死水化。」

back to top
navbar lo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