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一天洗3次澡怕家人染疫、陪確診者等待解離出院...負壓隔離病房護理師的真情告白

武漢肺炎

「現在這個病房就是當年SARS的病房,當初知道要重啟全區隔離負壓病房的時候,我就大概有心理準備接下來的指示跟任務了......」

全台負壓和隔離病房共有約1400多床,雖然台灣在這次武漢肺炎疫情中防疫成績優異,但2月時大量境外移入個案而擴大採檢,也增加許多需要隔離採檢的民眾,導致負壓隔離病房用量增加,一度擔心不夠用。

時至今日,雖國內疫情已趨緩,6月7日指揮中心宣布解禁,各醫院的確診者也紛紛出院,不過回憶起這次疫情爆發照顧確診者的情況,林口長庚醫院負壓隔離專區護理長謝依真,接受《信傳媒》專訪時表示,過程中的點點滴滴仍是歷歷在目。

從20年前SARS小護士,到管理10位護理師

臨床護理經驗21年、今年在林口長庚第16年的謝依真,去年3月晉升為護理長,在剛上任不到一年的時間就得接受重啟全區負壓病房的重責大任,「當時我也曾擔心現階段的我,是否可以督導和整個團隊是重要的後盾......」

謝依真回憶,SARS那年她是臨床護理師,但沒有在隔離區,「當時大家都比較不清楚,就是遠遠看著隔離區的學姊們,覺得學姊們很勇敢。」沒想到時隔近20年,謝依真不只要照顧確診病患,還得一肩扛起管理護理師的角色,管理10位護理師,「我們不能選擇病人,該做什麼就要去做什麼,這也是護理的一部分。」

「而且只要疑似病人,我們就都高度懷疑、把他們當確診者處理。」謝依真表示,所幸疫情已趨緩,在4月29日時病患就全部出院。

通常飛沫傳染接觸的病人,會使用到負壓隔離病房,謝依真介紹,「這裡只有護理站是安全區,兩側都是紅色警戒,護理站的空調也跟兩側分開,因為這邊全區都是負壓,空氣往上抽透過Hepa(高效濾網)過濾病毒。」她表示,負壓隔離病房跟一般病房的差別,除了空調排放出口不同外,每個病房還多一個前區(緩衝區),可以再過濾一些病毒。每間負壓隔離病房的門口,也有一個對講機和螢幕,護理師可以透過這個對講機了解病患的需求,也減少進出病房的次數。

知道自己是案幾...病人心理壓力也很大

問到照顧確診者跟照顧一般病患有什麼不一樣的地方?在負壓隔離病房的工作,比較困難、有挑戰的部分又在哪?

謝依真表示,這次要穿上比較悶熱的隔離裝備「兔寶寶裝」,且穿一次共有6個步驟,穿好大約要10-15分鐘,「又得戴N95,呼吸會比較不順暢,我也要請護理人員自行做一個心理和呼吸上的調適。」

除了裝備上的不適,謝依真提到每個病患的狀況都不太一樣,有些人可能是比較明顯呼吸會喘,有些是相對比較輕症,「我覺得他們在心理上需要照顧的部分也滿多的,因為從電視都可以知道自己是大家口中所謂的第幾案,有些會擔心因為自己是確診,所以也擔心家人、工作夥伴等接觸者;不過針對比較輕症的患者,他們的壓力在於不知道親朋好友會不會也有相對的風險在。」

她也提到,病患如果一有什麼狀況就會很緊張、會馬上按鈴,「其實這也都OK,過去病人不管是心理或生理上不適,我們會趕快給予他們最需要的部分,但這次比較困難的是我們需要穿戴好全套防護才能進去病房,沒辦法像平常照顧病人這麼立即,這部分是比較不一樣的地方。」

謝依真認為其實不只病患,家屬也都有不同的壓力,「有次看到一位病人的先生幫她送日用品過來,先生很擔心地在一一檢查、深怕自己遺漏了什麼,那個畫面印象很深刻。而且在隔離病房也完全不能探病,所以一開始要很詳細的跟家屬說明這裡的狀況,不只要讓病人安心也要讓家屬安心。」

隔離裝備「兔寶寶裝」穿一次共有6個步驟,穿好大約要10-15分鐘。(攝影/趙世勳)
謝依真表示穿脫隔離衣的部分很重要,穿上去很好,但脫下來也要脫好才能隔離病毒,也保護自己。(攝影/趙世勳)
負壓隔離病房比一般病房多一個前區(緩衝區),可以再過濾一些病毒,門口也有對講機和螢幕方便護理師和病患溝通。(攝影/趙世勳)

「病人一看到我們就戴上口罩,怕傳染給我們...」

問到這次照顧確診者遇到比較印象深刻的事,謝依真提到所有各科醫師、清潔人員只要進出負壓隔離病房,她都要確認裝備是完整的,也會藉由螢幕去確認他們進去病房後的一切都是完善的。「透過螢幕可以看到病人本來在滑手機講電話,但他一聽到護理師要進來,就馬上把他的口罩戴起來,這小小的舉動就讓我覺得滿貼心的!」

「而且當我們弄得差不多的時候,他們也會要我們趕快離開。他們其實都知道自己確診,然後也可以同理心感同身受、想保護我們的人員,就會覺得很溫暖......其實很多真的是小小一個舉動,但都很觸動到人心。」即便醫院的工作十分忙碌,談起病人給予的溫暖回饋,謝依真眼神散發光芒。

謝依真還提到,有次透過對講機要給病人加油打氣,「他反而馬上回說:『你們的護理人員都很棒很貼心,謝謝有你帶領團隊大家!』」雖然只是很簡單的一個對話,但謝依真心裡也更加肯定:團隊的努力,其實病人都是看得到的。

一天洗3次澡擔心家人染疫

當時疫情爆發,得知要接下這個重大任務時,家人有何反應?

謝依真說,還好這次並沒有像之前SARS一樣必須住在醫院,「我們一家四口還是住一起。」不過她提到,當時其實只有她最清楚醫院要面對的狀況,「醫院真的是一個高風險的環境,我擔心我的父母會害怕,所以其實沒有跟父母講,因為沒有跟他們住一起、也怕他們擔心。」

謝依真表示當初第一個是先告訴先生,「他很尊重並且支持我,讓我沒有後顧之憂地做這個工作。小孩我也沒有特別跟他們說,因為之前看到報導提到很多人對這個(疫情)狀況不清楚,會想說家裡有人是高危險群,我怕我的小孩會被貼標籤...」雖然表面看起來十分溫柔淡定,但談到家人的部分,謝依真仍透漏當時內心的不安和擔憂。

那麼面對一開始大家還是不很了解這個疫情,會害怕嗎?謝依真說,看了新聞會覺得國外真的很嚴重,但國內迅速超前部署,「而且長庚在年前就已接到可能要重啟負壓隔離病房區、前期的部署很快,當時我比較擔心的是我的人員能不能安心上陣。」謝依真感性地說,「當時我們護理人員擔心的其實是家人,怕如果防護沒做好會把病毒帶回去給家人。不過其實我們的標準防護做得很好,在每次照顧完病人、用餐前都會去沐浴,下班前再洗一次澡,可能一天洗了2、3次,對自己是一個保護,對家人也是。」

若遇到比較低潮的護理師該怎麼辦?要如何帶領團隊並肩作戰?

謝依真表示,這次負壓隔離病房的護理人員當初知道是專責人力時,就已經有心理準備,且都是自願的,當初政府和醫院也沒有特別加給,「後來政府才有說一班一萬,依照政府的規定去申請,但當初他們自願時其實不知道會有這些額外加給。」

負壓隔離病房的護理師在每次照顧完病人、用餐前都會去沐浴,下班前再洗一次,避免自己和家人感染。(攝影/趙世勳)

看著第一個確診者出院的背影...

問謝依真從事護理工作20多年,覺得這份工作最棒的地方在哪?

她想了想說,「我覺得最棒的地方是可以體會到人性的美好,在臨床真的看很多生老病死,病人我們不能去選擇,但就要回到護理的初衷。這麼多年我覺得支持我下去的就是病人的回饋,他們可能只是簡單的謝謝、滿意我們的服務,就很感動。」

謝依真提到,被隔離的病人平均住院天數為一個月,「等於他一個人自己在裡面一個月的時間,所以等到通知解隔的時候真的會很開心。記得當初看到第一個確診者出院、被家屬接回去的背影,那個畫面其實讓我覺得很感動,覺得整個事情非常圓滿,我們有把他照顧好。」

台灣因為要三採陰才能出院,「我們也有病人是復陽的,採檢完要等被通知這部分是最煎熬的。其實護理師就像病人的家人,所以當他們被通知復陽、或是被通知解隔的那個開心,我們都是可以跟他們一起共享的。」

若下一波疫情再來?「我們準備好了!」

回想一路走來,不論是臨床還是行政管理工作,都會有突發狀況,謝依真表示當臨床經驗較不足,處理事情要花費較多時間,會覺得事情很多且繁瑣,如何面對消化這些負能量?「我覺得事情來就是面對、解決他吧,在我們護理經驗的養成真的是一步一腳印,常常每個病人的反應都不一樣、每個家屬的反應也都不一樣,那也是不斷去摸索怎麼做會更好。」

在長庚28年,現任林口長庚醫院護理部、腦神經科病房護理組護理督導的林幼麗說,臨床照護當然也會遇到一些防禦心很強的患者,「但另一方面也讓同仁理解難免會被標籤化,這個過程心理素質很重要。其實人本來就有多面性,但盡量看到人性好的那部分,自己也會比較開心。」

當初重啟負壓隔離病房時,護理督導林幼麗(右)提醒謝依真兩件事情一定要做好,一個是防護,一個就是人員受訓。(攝影/趙世勳)
護理團隊表示得到來自病人給予的加油打氣和回饋,就有繼續走下去的動力。(攝影/趙世勳)

會擔心又有下一波疫情再來嗎?

謝依真堅定地說,「很多人說在秋冬可能又有一波疫情將到,但因為經過之前這些病房、SOP的建置,我覺得現在已經可以很上手、也準備好了。我們前面花了很多時間,不只在硬體上運作,還有人員教育訓練,院方也提供很多資源。」

工作當然會很忙很累,但謝依真表示,常得到來自病人給予的回饋,護理團隊之間也會互相加油打氣,藉由聊天分享給予彼此支持的力量。「會覺得有這一些些的感動就夠了,也藉由經驗累積和技術純熟,能更游刃有餘時處理以前看為是困擾的問題。」

面對瞬息萬變的病毒,最重要的永遠是「團結抗疫」,日夜不眠不休照顧患者的護理師,也從他們身上看到人性不全然是自私,也有光明和美好。「在面臨下一波,我覺得我們也可以很順利地度過。」謝依真和林幼麗不約而同地說。

back to top
navbar lo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