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代力量擺脫不了內鬥、退黨風波 是人的問題還是黨章有問題?

時代力量

時代力量日前公布,決策委員補選將在25日至27日進行,投票結果會在28日出爐,並在29日由決策委員當中選出黨主席,目前表態參選多屬於「竹苗派」,包括律師曾威凱、苗栗縣議員曾玟學、新竹市議員林彥甫、副秘書長高鈺婷等人,另外,國會黨團總召邱顯智也會參選,並鼓勵黨籍立委王婉諭、陳椒華投入選舉。

黨章漏洞多,讓決策委員會變成黨內「獨裁者」

時代力量從處理徐永明涉貪風波遭質疑的「雙標作業」,到後續引發的台北市議員黃郁芬、林穎孟退黨的「放話文化」,都是黨內期待能夠改善的亂象;然而,決策委員改選恐怕不是改革的手段,重點在於黨章有不少「漏洞」,導致外界將時力的決策委員會形容為「獨裁者」。

根據時力黨章,對於決策委員會的職權規範僅有「負責綜理本黨事務」,管轄範圍的定義非常模糊,等於授權決策委員處理黨內「包山包海」的事務,唯一的限制是「不得違背黨章與黨員代表大會之決議」,偏偏黨代表大會召開頻率不高,要達成決議更要2分之1以上黨代表出席,且出席人數2分之1以上同意,在出席率上並不容易達標。

反觀決策委員會決議方式,黨章中沒有加以規範,只規定「2分之1以上成員出席,始得決議」;然而,是要採多數決?還是共識決?並沒有明定決議的標準,也是決策會議經常爆出衝突的一大原因。在沒有明確決議方式下,決策圈的反對派更有理由不服,卻沒有「上訴」的管道,最後便釀成「退黨潮」。

黨主席跟決策委員平起平坐?決策會變「太上機關」

決策委員會就面臨諸多亂象,由決策委員互推選出的黨主席,當然也「不遑多讓」。時力黨章指出,「決策委員會成員互選黨主席一人,任期與決策委員同」,卻沒有明確定義主席與一般決策委員的差異,黨主席是否為決策委員的領導人?還是對外代表黨,對內跟決策委員平起平坐?都是黨章沒有說明的問題。

黨主席於決策委員之中的地位不明,導致溫和的黨主席會被決策委員會壓得死死,像是邱顯智擔任黨主席時,不難看出他深受這些漏洞困擾;尤其根據時力黨章規定,「決策委員會得下設秘書處、及其它部門或任務小組,辦理各項黨務工作」,等於整個黨中央隸屬於決策委員會之下,黨章賦予決策會宛如「太上機關」的地位。

連地方都歸決策管,黨部主委可能不是在地人士

除此之外,決策委員可從中央管到地方,時力黨章規定,黨員達各該縣市人口數千分之一後,該縣市地方黨部主任委員由黨員直選,以時力的規模而言,這屬於「超高標準」。根據黨章規範,未達直選標準前,由決策委員會遴選決定,也就發生時力縣市議員可能不滿地方黨部主委的情況。

舉例來說,在林昶佐退黨後,黨中央指派時任新北黨部主委陳志明擔任台北黨部主委;然而,明明當時台北市有黨籍議員,卻指派主要在新北耕耘的陳志明擔任主委,黨中央與台北市議員有嫌隙、排擠林昶佐子弟兵等傳聞便興起。

另外,先前由徐永明兼任台南黨部主委時,也造成台南基層反彈,台南市議員林易瑩便發聲明表示,強烈建議黨儘早明確訂立地方黨部主委產生規則,且她本人主張地方黨部主委應由地方人士擔任,再度凸顯決策委員職權定義不明所衍生的爭議。

back to top
navbar lo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