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中市長盧秀燕上任兩年,據媒體調查的施政滿意度,由上任100天時的33%竄升至56%,市民開始有了不同的觀感。在經濟發展面向,祭出「富市3:前店、後廠、自由港」富強城市三大策略,亦有半數市民對台中的經濟發展表示滿意,但在亮眼數字的背後,不管由「五缺」或財政面向去檢視,地方上其實對台中長遠的發展有著憂心。
據台中市政府提供的統計資料顯示,盧秀燕上任以來包含「投資台灣三大方案」及民間新增投資案件累計達7,258億元。其中,投資台灣三大方案總件數162件、2,070億元更是全國第一;民間新增投資則有78件、5,188億元。
進一步探討近兩年投資內容,有許多指標性案件,投資台灣三大方案前3名分別為友達光電407億元、新鉅科技161億元、華邦電子65億元,都是業界翹楚;民間新增投資部分,前3大案件分別為美光記憶體4,000億元、勤美之森暨洲際酒店120億元及三井東區LaLaport 100億元,其中台灣三井不動產在市府專案小組協助之下,東區LaLaport及台中港OUTLET二期兩大投資案都在今年6月及11月順利動工。
不過,看在綠營的眼裡,這些大案許都是在前市長林佳龍時代就啟動。市議員江肇國認為,市府宣稱的成績若可兌現,未來可以在稅課收入、土地活絡、工作機會的增加上看到,廠商的意願跟最終實際的結果,仍有待觀察。
「五缺」的隱憂
江肇國分就「五缺(缺工、缺人才、缺水、缺電、缺地)」面向去檢視台中經濟發展的隱憂,提醒市府注意。例如在用水上,水源主要來自石岡壩和苗栗的鯉魚潭水庫,面對氣候乾旱的問題,要提早規畫如何因應未來的需求。
在人力的培養方面,台中有既有的優勢,在林佳龍執政那4年,成長非常快,已是六都中的第二大城,但在盧秀燕上任後,人口成長卻是趨緩,包括自然成長以及跟社會流動,也就是外縣市移居人口大幅下降。
「台中是否還具有吸引外縣市優秀人才來讀書、就業生活的吸引力,這部分跟市長的執政也有直接關係。」江肇國說。
有關電力供應的部分,盧秀燕政見主軸之一正是空汙的改善,民調雖指出,有近半市民感到滿意,但也有35%仍表不滿。面對空污與電力供應之間矛盾,江肇國認為,市府一再跟中央政府對抗,要求關燃煤機組,卻不許增加燃氣機組,在招商引資時,廠商也會有所疑慮。
在用地的取得方面,台中的工業區地價每坪約在20到30萬之間,江肇國說,這已遠遠超過廠商所能負荷的能力。在新的工業土地開發上,盧秀燕上任兩年來,只有前朝就開始籌備的潭子聚興產業園區動工開發,其餘像是文山工業區、中科二期的擴大、神岡豐洲科技工業園區二期、太平產業園區等,都沒有進度。
「台中市府對於新興工業區的開發,沒有一個很明確的目標給想要來投資的廠商,」江肇國批評說,市府對於現有土地的盤點,區段徵收案的部分,大都做商業、住宅開發使用,市府現有的土地,陸續也有在變賣標售,但無涉工業區的規畫。
其實光是未登記工廠輔導合法,所需產業用地就高達1881公頃,扣除既有閒置工業區及開發中產業園區約222公頃,仍需約1658公頃的產業用地,江肇國抨擊,「這些用地規畫都還在天上飛」。
台中財政惡化中...每位市民債務負擔突破4萬
由財政預算來看城市未來的發展,也有蹊蹺。市府表示,在落實各項開源節流措施、嚴控財務收支之下,去年度總決算,收支短絀數為48億5,101萬餘元,為近5年來最低。
今年第一次追加減預算,更是升格直轄市10年以來,首次達到「歲入歲出預算平衡」。日前經市議會審議通過的2021年度總預算歲入歲出差短98億8,600萬元,也是2014年度以來最低。
但江肇國說,盧秀燕上任後的這兩年,是台中市府預算規模總額,首次突破兩千億元。而且每為市民平均負擔債務,截至今年10月的統計,首次突破4萬元,「顯示財政是在惡化當中」。
另外,市府一年以上債務未償餘額,在盧秀燕接手時,那時的數字是795億元,這兩年來,一塊錢都沒有下降,也就是沒有在償債。
赤字減少的背後...
「市府一直還是在膨脹歲出,只好去把歲入做出來,讓赤字減少。」江肇國說,歲入增加很大部分是因為平均地權基金的繳庫,胡志強時代繳庫146億、林佳龍時代只編了82億繳庫,兩任市長加起來只有228億;但盧秀燕這兩年已編了125億元繳庫,明年編列145億繳庫,3年高達270億元。
為何過去兩任市長的繳庫數額不及盧秀燕?江肇國說,因為地方政府的稅課收入,地方稅的徵收占總預算的60~65%左右,但這兩年比例降55~56%,「也就是沒有創造稅課收入,而是靠著賣地撐起支出」。
至於市府標榜舉債空間的增加,在盧秀燕剛接任市長時,債務未償餘額達1258億元,可舉債空間僅剩88億元,擴大到現在的200億元,是撙節開支的成果。江肇國也不認同,認為舉債空間是跟國民生產毛額(GNP) 連動的,GNP增加,各縣市政府的舉債空間本來就會跟著增大。
經濟發展的謀略在預算書上看不到
從市府歲出的結構來看,活絡經濟的「經濟發展」科目占比也減少,江肇國指出,林佳龍曾在2016年編了300億元用於經濟發展,但盧秀燕在明年的編列數額卻只剩下195億元,大幅縮水;把錢挪去設福預算上,甫上任那年編了147億元,明年度卻膨脹到260億元,用在恢復老人健保補助、敬老愛心卡加碼、雙十公車優惠等,「為的就是討好選民」。
在市府預算、經濟發展統計上,由不同面向去檢視,解讀結果是南轅北轍,盧市府的滿意度民調是在挺進,但城市發展的長遠之計為何,可能要有更多實際的作為向外界報告,以避免落入「炒短線」的觀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