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內閣改組,為什麼科技部會變成很重要的一部分?」楊弘敦在科技部的最後一天,期勉科技部未來的責任壓力更重大,除了必須承擔創新轉型的壓力,內部轉型也很重要。不過外傳楊弘敦是因為「上任後完全不知道在做什麼」,能見度低,加上意外爆料台積電投資案的「大嘴巴」事件才下台,楊弘敦一席內閣改組科技部變得很重要的話,聽起來有點無奈,但對比陳良基的作風,去職原因呼之欲出。
楊弘敦遭換是號外?意外?
農曆年前,內閣小改組的聲音不斷,2月3日傍晚,行政院火速召開記者會公布新閣員,科技部長楊弘敦確定去職,由教育部次長陳良基接任,如科技部常務次長陳德新在楊弘敦的惜緣歡送茶會上所說,這個茶會是「號外!意外!」對科技部同仁相當「爆勁、勁爆」。
他玩笑說,楊弘敦在行政院公布內閣改組前一個多小時,還神秘打電話給他,告知即將去職,但「語氣是愉悅的」。
陳德新認為,楊弘敦是「羅漢外型、菩薩心腸」,「20年都沒有負面消息」,更幫忙解釋,楊做的是種樹奠基的事,「到底誰無感?有感要有相當水準」。
楊:期待政績520開花
楊弘敦致詞時開玩笑說,8個多月很短,科技部人才濟濟,原本想說天天開幕剪綵就好,但還是一步一腳印做了許多事。他回想以前在國科會時代,只專注科技技術研發,「國科會民間都不知道在做什麼」,好像與庶民無關,「以前種樹、種花都是慢慢養、慢慢種,有時候還不太施肥,要它自然成長」,言下之意,感受到現在施政已經不若以往可慢火燉煮來期待成果。
楊弘敦認為,近十年國科會或是科技部的任務要與國家政策配合,提升國家、產業競爭力,加上科技發展與生活、財經連結在一起,及政策創新轉型壓力,社會、產業界對科技部的期待比過去更多。否則「這次內閣改組怎會有科技部」,但他也期盼自己撒下的種子,今年520能開出花朵。不難看出他希望外界看到8個多月的施政成績,而不是「不知道在做什麼」或是「能見度低」。
三進三出後的仕途費疑猜
科技部2014年3月改制成立以來已經換過3位部長,若要從國科會時期說起,不少官員都是從國科會時期就「進進出出」。陳德新對楊弘敦的祝福,「一進一出準備幹次長,二進二出準備幹部長,三進三出準備幹院長、副總統」,楊弘敦也笑稱自己三進三出,跟行政院前院長張善政一樣,「但後面會怎麼樣就不太好講」。
楊弘敦一踏出惜緣茶會會場,還在擔心自己來台北住的宿舍,無法立即搬出,連惜緣茶會各單位的準備工作也顯得倉促,凸顯這次內閣人事改組「人算不如天算」。楊弘敦透露可能先回到學界,希望「大家有空到中山大學來」,但會不會承襲「三進三出」再回政治圈,有待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