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NT疫苗在青少年開打,許多家長怕小孩打完出現心肌炎。附圖是美國CDC關於打mRNA疫苗後,心肌炎/心膜炎的報告個案數。分年紀別,分男女,統計打了多少劑疫苗後,7天內預計的背景數和實際觀察到的個案數。
紅色表示有顯著差異,要注意,心肌炎男生比較多,年輕人特別是18-24歲最容易發生。30歲以上女生和50歲以上男生就不用擔心了。
疫苗不良事件通報系統在台灣長期被誤解
疫苗不良事件通報系統(VAERS)是一種預警系統,在台灣一直被嚴重誤解。所有人都可以通報不良反應(大部份是醫療院所通報),VAERS的通報數字不經過篩選,最重要的觀念是,**VAERS裏出現的不良反應代表是疫苗所引起。而且觀察的時間越長,出現的通報數也會更多。很多人不明就理,拿不良反應數字直接除以施打劑數,這是很大的誤謬,某些網紅粉專以小學生程度的計算,拿AZ注射後報告的死亡率,來比較莫德納、高端的死亡率,就斷言哪支疫苗比較安全。沒有考慮打AZ的年齡層較高,也沒有考慮AZ在半年前就開打了。民眾的觀念被誤導的很厲害。
要從VAERS系統裏,看到有意義的警告訊號,要像美國CDC這張表,在一定的期間內,分男女,分年紀層,各計算出沒有打疫苗時的疾病發生率背景值(人本來就會生病),背景值再和報告的個案數做比較。有統計上的顯著差異,才是值得注意,預防和治療的不良反應。
若統計出來的不良反應或死亡數目超出背景值太多,打疫苗反而弊大於利,那就不建議某些年齡層接種,甚至直接停掉疫苗。我寫過的例子是RotaShield®,輪狀病毒疫苗因腸套疊被下市的故事(https://bit.ly/3ELZzSA),最近有不少國家對AZ限制年齡(在VAERS系統裏年輕人容易得血栓),或乾脆就不打AZ了。
美國挖掘數據後才發現青少年心肌炎數字異常
台灣AZ疫苗打的劑量數非常高,也傳出不少血栓個案。另外高端疫苗未經過大規模(大於三萬人)三期實驗就開始施打,這個時候積極的利用VAERS系統非常關鍵。台灣人的體質和外國人可能有差別,本土的監測很重要。疫情比較不嚴重時,關注VAERS的警訊和關注新冠確診死亡數一樣重要。
美國打mRNA疫苗,最早是由CDC請來的甲骨文資料庫系統專家,挖掘數據後,發現青少年心肌炎數字異常,進而警告醫學界而受到重視,後來在以色列的數據中也得到証實。精算後覺得利大於弊,所以向公眾宣佈消息,但mRNA疫苗還是繼續施打。衛教家長和青少年打完mRNA疫苗後要小心症狀,不對了就要快點去看急診,心肌炎通常不難治療,九成五以上會康復。
中國,俄羅斯的疫苗難道就沒有不良反應嗎?當然不可能。但他們數據不公開,基本上就值得懷疑,這類的疫苗我不建議施打。
台灣的VAERS是等待一段時間後食藥署藥物不良反應(ADR)中心開會,去判斷有沒有值得關注的不良反應。我覺得更好的方式的是請大數據專家,頻繁檢查VAERS的異常訊號。台灣有建立多年的健保資料庫,各年齡層,性別的疾病(和疫苗不良反應相關的美國CDC列出約40種)能建立高品質的背景值。高端在VAERS裏統計的死亡個案數,應該分年齡性別和背景值比較,而不是和AZ莫德納亂比較。台灣既然公開,就應該公開同時比較背景值的數字,民眾能有充份的了解,才能有效杜絕假消息。
科學原則,公開透明,讓大眾放心,是民主國家增加疫苗覆蓋率應該有的做法。
本文授權轉載自BilyPan潘建志醫師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