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息傳出北京將出手拆彈,中國房地產開發商「恆大集團」目前似是先穩住了,沒有演變為中國版「雷曼事件」,全球重要股市回溫。
然而,這是否表示中國風險可控可管,北京的經濟實力依然底氣十足?
曾以「狐狸與刺蝟」形容美中差異的英國知名歷史學家佛格森(Niall Ferguson)在《彭博社》表示,他曾與中國經濟學家林毅夫以2萬人民幣(約8.6萬台幣)賭「中國經濟20年內仍無法超越美國」,至今他依然有信心自己能贏得賭約。
習近平避當戈巴契夫、雷曼兄弟
佛格森指出,目睹1991年蘇聯解體、2008年美國次級房貸風暴,若說中共學到了什麼,那就是「他們致力避免成為中國版戈巴契夫(Mikhail Gorbachev)和雷曼兄弟(Lehman Brothers)」。
中共確實懂得從歷史學習,然而佛格森不禁好奇,中共是否會像英國歷史學家泰勒(A. J. P. Taylor)對拿破崙三世(Napoleon III)的評價那樣,「從過去的錯誤中,學到如何犯下新的錯誤」。
「政權總是在其致力改革時,遭到革命摧毀」佛格森引述法國著名思想家托維克爾(Alexis de Tocqueville)在其著作《舊制度與大革命》(The Old Regime and the Revolution)的名言。
佛格森表示,托維克爾的話不僅適用蘇聯末代領導人戈巴契夫,或許也同樣適用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儘管他採取與前者完全相反的路線──回歸馬列主義,而非自由主義。
多年來中國的成長是由過度建設推動,再由無法負擔的巨額債務堆砌,然而中國在房地產、債務、經濟成長和勞動人口方面,都出現了裂痕。
海航集團、包商銀行都是恆大前輩
恆大集團樹大招風,在中共「三條紅線」政策下遭殺雞儆猴,但它畢竟只是冰山一角,事實上中國前15大房企中僅一家公司完全符合「三條紅線」,佛格森預期中國接下來會採取更多「邊緣政策」(brinkmanship)。
佛格森認為在某個時間點,或許就在十一假期前,中共將推動恆大重組和破產程序──具政治重要性的人能安全下莊,「可割可棄」者賠到脫褲,一些高層則會面臨牢獄之災──如同2018年海航集團、2019年包商銀行的命運。
「恆大案不是全球金融危機,甚至不是國內危機」佛格森指出,中國人民銀行23日對市場「大輸血」展開高達170億美元的逆回購,恆大在港股價隨即回彈,在在顯示「中國的金融體制既然由國家控制,那麼『危機』也受到國家控制」。
然而,恆大案對全球只是個小小噴嚏,不代表中國房地產就沒有危機。
過度建設、巨額債務堆砌出的經濟成長
佛格森說明,房地產如今在中國經濟的比重,甚至比美國次級房貸風暴前夕房市過熱時更吃重,2005年房地產活動在美國GDP佔比為18.9%,中國2016年卻已是28.7%。
中國銀行約27%貸款來自房地產,它也是貸款證券化的主要抵押品;2017年約18%城市勞力受雇於房地產及其相關產業,2018年地方政府賣地收益佔其總體收入35%。
房產財富佔中國總資產高達78%,反觀美國僅35%;中國住宅存量(housing stock)的市價雖是美國的兩倍、歐洲的三倍卻有高達20-25%住宅處於閒置狀態,可供9000多萬人居住。
就算先不考慮銀行危機擴大等其他因素,房地產活動下降20%,可能導致GDP衰退5-10%。
房產與地產市場面臨政府壓力,銀行、鋼鐵廠和鐵礦出口商也隨之衰退,這也將反映在中國家戶的消費能力上面。8月數據顯示,7月零售業成長率與去年同期相比,從8.5%降至2.5%,9、10月預計也會出現此成長趨緩現象。
還信「中國資本主義」的人只能怪自己
至於早就為人詬病的中國GDP成長率,在中國任教的經濟學家佩蒂斯(Michael Pettis)和其他經濟學者向來堅稱它經過人工灌水,真實數字或許「僅及官方目標的一半」。
一些中國經濟學家近日預測,中國未來10年的經濟成長率約為4%,然而紐約研究機構「中國褐皮書」(China Beige Book)的估計僅1-2%。
相較之下,國際貨幣基金(IMF)對中國經濟向來過度樂觀。佛格森指出,值得注意IMF 10月將發布的「世界經濟展望」(World Economic Outlook)是否會下修其對中國經濟成長預測。
另一方面,根據佩蒂斯,過去5年來中國債務佔GDP比例已經飆升45個百分點,讓他成為歷史上債務佔比最高的發展中國家;同時,聯合國預估隨著出生率降低,中國總人口在本世紀末將縮水25%甚至50%。
綜上所述,佛格森而不客氣地表示,「如同還相信『中國式資本主義』的投資者賠一屁股只能怪自己,還相信中國經濟將超越美國的人,也只能怪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