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動車浪潮席捲全球,面對2025年全球電動車市場規模達6000億美元、車輛數達兩千萬台的預估市場,以ICT(資訊與通訊)產業起家的鴻海科技集團也踏入電動車領域,想要拿下5%的市占率,鴻海搶得先機,與70多年造車經驗的裕隆結盟為夥伴,壯大造車陣容,快速電動車市場。
鴻海發起成立MIH聯盟(電動車開放平台),開放全球產業夥伴加入,至今已有超過2000家廠商會員,延伸出上下游產業生態鏈,建立產業生態圈。鴻海透過MIH平台能打開台灣電動車產業的出海口,以平台「標準化、模組化、平台化」,加速電動車的產製速度,降低開發成本,縮短製程,提升產品競爭力,讓MIH聯盟成員能做大生意。本次將透過前交通部長林佳龍與鴻海董事長劉揚偉的對談,探究台灣在未來電動車領域的發展與世界技術地位。
跨足電動車市場,導入手機面板開放平台概念
劉揚偉:鴻海與裕隆合作創立鴻華先進科技,提出「MIH」設計理念,分別是極簡化(Minimalism)、本質(Intrinsic)、和諧(Harmonic)。因為我們進入電動車產業時發現,車輛開發成本其實相當巨大,平均大概要投入100到200億新台幣的資金,開發時程大概也要3-4年,從ICT產業的角度來看,整體開發時程太長且成本昂貴,所以我們思考如何利用鴻海在ICT產業的經驗,打造一個標準化、模組化的開放平台,來縮短開發時程及降低成本。
MIH成立的過程中,我們頻繁地前往行政院、交通部溝通討論;外界也有很多期許,希望MIH聯盟可以成為一個中立組織,給加入的聯盟成員帶來實質的好處。MIH聯盟成立以來,已在今年7月從鴻海獨立,成為一個公正、超然的非營利組織,鴻海也持續開闢全球出海口與會員共享,2020年幾乎每個月都有進展,包括跟全球第四大車廠Stellantis、美國電動車新創公司Fisker、泰國國家石油公司PTT等簽訂合作協議,我們要帶領台灣隊擠身「一級玩家」。
改變產業線性供應鏈,中小企業轉型需取得信任
林佳龍:鴻海的創新在組織經營是一個共好模式,平台化、標準化、模組化,過去在全球供應鏈,「台灣人給世界的禮物就是供應鏈服務」,台灣很有優勢,但在全球的供應鏈是線性供應,受制於人,在數位經濟的時代,很多傳統產業因為競爭很激烈,導致附加價值越來越低,像手機汽車產業,其實已經遇到深水區,「產業必須要跨業、必須轉型,卻沒有出口」,而MIH搭建了平台讓大家參與,抓對時機,號召大家試看看。
MIH聯盟在一年內就有超過2009多家會員參與,在傳統產業的數位轉型過程,「要有聯合艦隊、領頭羊,需要共好」,在這共創基礎上,我想到宏碁施振榮董事長所講的「王道精神」,他最近也提出矩陣創新、跨域合作,看哪兩種的產業或產品結合,開拓出矩陣空間,大家可以找到適當的位置共創與共好,我期待在數位經濟時代,台灣在全球有新的角色,我非常高興MIH捷足先登,是好的開始。
劉揚偉:籌組MIH聯盟的過程中,最大的困難就是取得傳統車廠和ICT同業的信任。
我們在和傳統車廠溝通時,大多的回應是「你們不了解,你們不懂」,剛開始大家是都不相信,必須不斷地去溝通,讓大家知道MIH提供的模式,是一種突破性的做法,而鴻海可以帶領大家做到。
其實台灣的產業能力是有目共睹的,只要能號召各方,放對位置就可以做到,這也是MIH聯盟有超過2000家會員參與的重要原因。
2030年大型車電動化,鴻海加入助交通轉型
林佳龍:一年前我也開始推動電動大客車示範計畫,在2030年我們台灣所有的電動大客車,都要轉型成為電動巴士、電動遊覽車等,鼓勵國內自主開發業者及願意在台投資設廠的電巴業者投入公共運輸服務領域,我在交通部長的時候,我鼓勵不只是要補助電動巴士,更要將遠程大客車、充電樁還有包括儲能的設備納入輔導對象,政府有政策也有預算補助,可是必須要有兩三個隊去組成,現在台灣確實有客運業者結合汽車業者在執行,鴻海也是其中一隊,與政府推動方向一致。
劉揚偉:電動車產業除了硬體,軟體也非常重要,軟體非但能控制車體,還要能提供服務,像是警示周遭的人車、跟總站或控制中心聯繫。台灣的地理環境可以提供不同的路況測試,非常適合開發車用軟體,相信拿到世界各地,大概都可以使用,所以我非常看好台灣開發電動巴士,希望能將電動巴士推廣出去。
Covid-19影響,全球缺料反成汽車產業鏈轉型助力
劉揚偉:Covid-19疫情衝擊全球供應鏈,整體產能供需受到很大的影響,我接到很多OEM(委託製造代工)廠商來尋求幫助,尤其是缺料問題在短期內不容易改善,但長期下來,對傳統汽車產業鏈會是嚴重挑戰。
過去傳統車廠不會去接觸第Tier 2供應商,都會經過Tier 1供應商,以此類推的階層關係讓傳統車廠反應太慢,這會讓OEM廠商重新思考供應鏈的調整,進而讓供應鏈越來越有效率,台灣可望打破從過去Tier 3、Tier 4慢慢爬的困境,對台灣來說,是很好的機會,而Covid-19疫情也意外成為改變汽車供應鏈的契機。
林佳龍:過去汽車產業很封閉,因為涉及智慧財產權專利,「鴻海的MIH殺出第三條路」,涉及到天時地利人和,確實台灣現在剛好有市場需求,地利是我們的供應鏈有個國家隊,再來就是人和,不管從鴻海扮演新的角色,或是我們台灣人才,未來還是一個關鍵。
結合人才與技術優勢,台灣需搶下電動車發展機會
劉揚偉:傳統車廠雖有上百年的製造經驗與基礎,可是從傳統燃油車切換到電動車時,它更需要的是軟體、半導體這兩項非常重要的關鍵技術,這是台灣擅長的領域,我們一定要把握軟體、半導體加上三電技術,才能與傳統車廠做出區隔,形成互補。
林佳龍:產業的競爭都涉及人才競爭,包括台積電他需要那麼多人才,磁吸效應影響其他產業人才短缺,更不用講大環境少子化,台灣需要在數量上增加,除了台灣的人口政策還有移民政策,我們必須要有新的一個人才結合人口的政策,包括人力資源的政策,要有上位的國家戰略,這是產業的人才供需,另一方面,量增加後,質的提升也重要,產學訓用讓生產效率提高,產業創新模式就要數位化跟知識管理,像現在的MIH就跨產業甚至跨很多企業的時候,那這些人才其實是要在更大的架構中共學、共創、共好,跨域交流可透過很多的數位化教材跟虛實整合現場,讓人才可以分工合作,提升品質,這也是大肚山產業創新基金會,我們一開始創立的精神。
未來科技.現場直擊:前進鴻華先進,探訪MIT造車基地
過去打造一輛新車,時間要4年以上,鴻海自2020年10月成立MIH聯盟後,到2021年10月18日的鴻海科技日,短短一年的時間,鴻海就打造出Model C(客群為家庭戶)、Model E(客群為高端商務人士)、Model T(電動巴士)三款參考原型車,速度驚人,展現出MIH平台的成果與鴻海進軍電動車市場的決心。
這次走訪打造三款原型車的秘密基地鴻華先進科技,從概念設計到2D草圖,收斂到最後上色,並輸出3D模型,最後可以看到一比一的油土模型,它們為車子做外型跟內裝打樣,找出最佳操駕平衡。
最令我驚訝的是,傳統燃油引擎動力被機電系統取代,機械空間做到最小化,騰出相當多的車內空間,Model C有中型房車的大小,卻有大型房車的空間,而Model E則是豪華的數位行動辦公室,乘坐空間非常舒適寬敞,此外,Model E還有個人化設定的臉部開鎖辨識、智能號誌功能,都是電動車軟體硬體結合的最佳展示。
公共交通是我長期關注的議題,Model T照後鏡擁有環景視角,並將所有按鍵整合在單一螢幕上,減低駕駛駕車負擔,更能保障人車安全,巴士不再只是交通工具,它提供更舒適安全以及更智慧的輔助系統。
當我問鴻海董事長劉揚偉,有多少車體設備供應商來自MIH聯盟成員,他竟然跟我說,他們正在研發MIT電池,如果到2024年,涵蓋電池供應,電動車大概有9成供應商會來自MIH聯盟成員,我感到非常驕傲,很感謝鴻海能提供一個共好平台,帶著台灣的企業去打世界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