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子化問題嚴重,你未來恐怕沒有母校可以回?十年後,台灣的大學生將銳減十萬人,教育部預估117學年度將剩下不到十六萬名學生,教育部已經在二月提出「私立大專校院轉型及退場條例」草案,希望在今年九月以前三讀通過,預計將輔導20-40所私立大學退場,還編列50億基金提供私校退場、轉型的融資與利息補貼。50億基金怎麼用,是否又進入私校校董口袋,成為許多人的疑慮。
保障校董卻漏了老師和學生?
教育部技職司司長楊玉惠曾經表示,私校不願意退場是因為沒錢處理老師退職金,而且還寄望校地可以取回部分土地利益。為了協助大學轉型及退場,提供融資用在老師優退或離職金,並協助學生轉學,如果轉到比較遠的學校,可補助學生交通費。
轉退條例優先會將財務結構不佳、積欠教職員工薪資或連續減薪三個月以上、生師比不符標準或教學品質經認定未通過的學校列為優先輔導的學校教育部聲稱要在四年內編列50億基金,提供融資與利息補貼,但並沒有指定用途,高教工會執行秘書陳炯廷質疑,若是為了要協助師生,為何不明定給教師的資助金以及學生的輔助金?
高教工會先依照生師不符標準為指標,找出40所大學,查詢其公開的財報,發現有可能優先退場的40所學校的總資產高達1300億!轉退條例當中指出,董事會決議提報改辦計畫,經主管機關同意後,改辦其他教育、文化或社會福利事業。然而,過去發生的案例不是學校沒錢輔導,而是惡性倒閉,董事會便挪用校產成為收費賺錢的營利機構。
私校問題層出不窮
早已被教育部輔導管型的永達董事會即是如此。在積欠教師薪資、未積極輔導學生轉學的狀況下,仍巧立名目,企圖將資產中的15億挪用來轉型成「台一天賞村」,內容包括「宣道創業中心」、「庇護安養樂園」、「傑人國際村」、「雙福創業村」,先是藉轉型、退場名義解散學校,再利用校產賺一手。陳炯廷認為,教育部應該接管這些問題私校,向法院聲請解散原董事會、重組公益董事會,而非只是投注經費輔導,只會讓師生權益受損。
過去,董事會恣意違法的例子即層出不窮,例如高鳳數位內容學院於2009年惡意停辦,曾積欠教職員4500萬;2005年至2009年間,輔英科技大學董事長張鵬圖一家人的生活開支由學校公款買單;2004年,中華大學創辦人王榮昌借牌承攬中華大學工程,涉嫌詐欺案,不法得利近5000萬。
私校資金使用問題層出不窮,教育部的監督機制是什麼?在轉退條例中,教育部介入的手段包括「設校基金及不動產信託」以及「『得』加派公益董事以及公益監察人」。不過設校基金和不動產僅佔校產的一部分,其餘還有銀行存款、特種基金、附屬機構投資等校產,仍可能被校董恣意挪用。
私校校產如何處理?
對於高教工會的質疑,楊玉惠解釋,教師的資助金應自行予校方協調,政府沒辦法進入,只能給予融資的協助;不寫明「應」補助學生轉學安置費用、教師資遣,是因為怕學校雙手一攤都丟由教育部處理。正是在私校董事會顢頇、教育部也插手不管的狀況下,造成過去在轉型中的永達、高鳳等學校,屢發生勞資爭議。
高教工會青年行動召集人蘇子軒指出,私校校產是由興學為目的的捐資、政府補助,以及學生繳交的大量學雜費所組成的,如果學校非得退場,也應該讓校產回歸高等教育使用,而不是把師生趕走之後,再投資其他營利事業。然而教育部也對於清算解散後的校產歸屬沒有規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