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櫃公司光是這舉動 台股總市值就掉超過四千億元

上市公司

為達成節稅效果,上市櫃公司現金減資,將資本退還給股東的熱潮如日中天,今年為止已有宜進、國巨、震旦行、維格等共計30間企業相繼宣布現金減資,這是2008年金融海嘯以來的減資最高峰,市場預期熱度還會持續增加。

根據統計,今年公告減資的公司間數達30家,創下歷年新高,但數據指出,目前預計減資的金額僅有149億元,金額還不是最大,不過如果統計近5年一共累積已經有118家公司辦理現金減資,且減資股本高達941億元,已經接近千億元來看,以3月底上市公司平均每股股價49元計算,等於台股市值少掉4,610億元。

近五年現金減資概況。(製表/曾玉婷)

企業減資後,台股怎麼辦?

民進黨立委余宛如表示,公司辦理現金減資的目的若是為了提升股東權益報酬率,倒無可厚非,但也有是藉著現金減資將公司資金轉移給大股東,並且避掉高額的股利所得稅(保留盈餘不分配股利要課稅,分配股利要課股利所得稅)的情形。此外,上市櫃公司要增資需要送件申請審核通過才可以執行,那針對現金減資,證交所需要審核現金減資的理由嗎?有駁回的案例和理由嗎?

上市上櫃公司辦理現金減資,形同自資本市場撤退,若是小規模或是個別企業倒是還好,不過若現金減資行動成為風氣,余宛如也質疑那是不是就是代表公司不看好未來前景?這樣的情況對於已經疲態盡露的台股與投資人無疑將會帶來雪上加霜的衝擊,未來企業一窩蜂減資的風氣要怎麼解?似乎還要看金管會的態度,以及相關主管機關有無提出因應對策了。

社群評論
back to top
navbar lo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