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人都吃什麼家常菜長大?讓知名美食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的總顧問,用簡單卻溫暖的人生觀告訴你。本文作者一輩子吃吃喝喝、書寫文字,他認為要把心養好,首先就是把喜歡的食物通通吃進胃裡!
撰文=蔡瀾
在我的電視節目中,介紹過不少餐廳,貴的也有,便宜的也有,但都美味。
「你試過那麼多,哪一間最好?」女主持問。「最好,」我說:「當然是媽媽燒的。」所以在最後一集的《蔡瀾品味》中,我將訪問四個家庭,讓主婦為我們做幾個家常菜,給不入廚的未婚女子做做參考,以這些資料,學習照顧她們的下一代。即使有家政助理,偶爾自己燒一燒,也會得到丈夫的讚許。
上海、福建、潮州傳統家常菜
首先,我們會去上海友人的家,他媽媽將示範最基本、最傳統的上海小菜:烤麩(編按:以生麵筋為原料,經過發酵、高溫蒸製而成的食材)。烤麩看起來容易,其實大有學問。扮相極為重要,第一眼要是看到那些麩是刀切的,一定不及格。烤麩的麩,非手掰不可。
蔥烤鯽魚也是媳婦的考牌菜,由怎麼選蔥開始教起。如果鯽魚帶卵當然更好,但無子時也能做出佳餚。可以熱吃,也可以從冰箱拿出來,吃鯽魚汁凍,非常美味。
友人的媽媽說有朋自遠方來,不可只吃這些小菜,要另外表演紅燒豬腳、蝦腦豆腐和甜品酒釀丸子,當然樂意。
福建家庭做的,當然有他們的拿手好戲:包薄餅。可不能小看,至少得兩三天準備,把蔬菜炒了又炒。各種配料,當中不能缺少的是虎苔,那是一種味道極為鮮美的紫菜。除了做法,還得教吃法。最古老的,是包薄餅時留下一個口,把蔬菜中的湯汁倒入。這一點,鮮為人知。吃完薄餅,在傳統上得配白粥。
從白粥接到潮州家庭的糜(編按:濃稠的稀飯),和各類配糜的小菜。潮州人認為鹹酸菜和韓國人的泡菜一樣重要,外面買固然方便,但自己動手,又怎麼做呢?教大家醃鹹酸菜和橄欖菜。
買蝦毛(小蝦)回來,以鹽水煮熟,成為魚飯。做到興起,來一道蚵仔煎,此菜家家製法不同,友人母親做的是不下蛋的。我要求最愛吃的拜神肉,那是用一大塊五花腩切成大條,再用高湯煮熟,待冷後,切成薄片,拿去煎蒜蓉。煎得略焦,是無上的美味。友人媽媽更不甘休,最後教我們怎麼做豬腸灌糯米。
廣東人的家庭,最典型的菜是煲湯了。煲湯也不是把各種材料扔進大鍋那麼簡單,要有程序;如何觀察火候,也是祕訣。煲給未來女婿喝,不可馬虎。
最家常的有蒸鯇魚和蒸鹹魚肉餅等等,最後炒個菜,看市場當天有什麼最新鮮的就炒什麼,越方便越快速為基本,都是在餐廳中吃不到的美味。
「除了媽媽做的菜,還有什麼?」女主持又問。「當然,是和朋友一齊吃的。」我回答。
很多人還以為我只會吃,不會煮,那就乘機表演一下。在最後一個環節,我將請那群女主持按照我的家庭菜逐味去做。
廣東人的餐桌
天冷,芥藍最肥,買新界種的粗大芥藍切後備用。另一邊,用帶肉的排骨,請肉販斬件,油炸。燒鍋至紅,下豬油和整粒的大蒜瓣數十顆,把排骨爆香,隨即撈起放入鍋中,加水便煮。炆(編按:慢火將食材烹熟)20分鐘後下大芥藍和一大湯匙的普寧豆醬,再炆10分鐘,一大鍋的蒜香炆排骨就能上場。
白灼(編按:「灼」是粵菜烹調的一種方法,以煮滾的水或湯,將生的食物燙熟,「白灼」強調粵菜清鮮而不是清淡)牛肉,選上等牛肉,片成薄片。一大鍋水,待沸,下日本醬油。日本醬油滾後才不會變酸,又下大量南薑茸,可在潮州雜貨店買到,南薑茸和牛肉的配搭最佳。湯一滾,就把牛肉扔進去,這時即刻把肉撈起。等湯再滾,下豆芽。第三次滾時,又把剛才灼好的牛肉放進去,即成。
生醃鹹蟹,這道是我母親最拿手的菜,把膏蟹(編按:臺灣稱為紅蟳,是受精後的雌性鋸綠青蟹)養數日,待內臟清除,並冼個乾淨,切塊,放在鹽水、豉油(編按:醬油)和魚露中泡大蒜辣椒半天,即可吃。之前把糖花生條舂碎,撒上,再淋大量白米醋,加芫荽,味道不可抗拒。
豬油渣炒肉丁,加辣椒醬、柱侯醬(梁柱侯發明的醬汁,有瓶裝品),如果找到仁棯一齊炒,更妙。鹹魚醬蒸豆腐。番薯葉灼後,淋上豬油。五花腩片,用臺灣甜榨菜片加流浮山蝦醬和辣椒絲去蒸,不會失敗。
苦瓜炒苦瓜,用生切苦瓜和灼得半熟的苦瓜去炒豆豉。開兩罐罐頭,默林牌的扣肉和油燜筍炒在一起,簡單方便。酒煮喜知次魚,一面煮一面吃,見熟就吃,不遜蒸魚。瓜仔雞鍋,這是從臺灣酒家學到的菜,買一罐醃製的脆瓜,和油炸的雞塊一齊煮,煮得越久越出味。
來一道西餐做法,把大蟶子,洋人稱為剃刀蟶,用牛油爆香蒜蓉,放蟶子進去大鍋中,注入半瓶白酒,上鍋蒸焗一會兒,離火用力搖勻,撒上西洋芫荽碎,即成。
又做三道湯,分餐前、吃到一半,以及最後喝:第一道簡單的用小魚乾和大蒜瓣煮個10分鐘,下大量空心菜。第二道燉干貝和蘿蔔。第三道是魚蝦蟹加在一起滾大芥菜和豆腐,加肉片、生薑。
一共15道家常菜,轉眼間完成,可當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