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英文總統於上月27日接受路透社(Reuters)專訪,談話內容多圍繞在兩岸關係和台美關係的議題上,這是近期蔡總統針對涉外事務的重要論述,對政府政策與立場上而言別具意義,更有為520就職滿週年加溫的意味,甚至可能為即將重大政策的宣示鋪陳。回想起蔡總統在今年初參加台商春節聯誼活動時,對於兩岸僵局的突破曾提及「下半年可能是比較好的時機政策宣示」,或許也呼應在這次的專訪之中。
不過,因為路透社新聞採編的作法有爭議,導致各界多只關注有關蔡川對話的效應,甚至部分媒體一再用「川普打臉小英來電」來炒新聞,笑稱川普看重習近平並對台灣打臉;但是,事實上,回頭看路透社當時的專訪過程,對於台美溝通和蔡川對話都只是假設性的提問,可惜的是路透社和台灣部分媒體在議題的操作上,刻意強調是蔡總統主動向美方傳達對話的需要,卻忽視這是假設性提問的外交辭令,雖然確實新聞性十足,卻也看到媒體議題操作的低俗。
毫無意外的,台灣一些立場親中的媒體,見獵心喜一再播送川普對蔡總統的冷回應,刻意描繪出美中聯手的樣貌,甚至還抬出「辯論台獨黨綱」來要求蔡總統應有新思路,筆者認為該等社論的立意實在別有用心,使得蔡總統在專訪中的原意無法得到輿論討論,實屬可惜!回顧蔡總統這次的專訪,針對兩岸論述內容確有值得好好細嚼的價值,甚至其中可能會是蔡政府欲傳達具兩岸未來發展的政策內涵,應當深入評析,也會是後續情勢發展的基本立場。
兩岸應共同面臨新的問卷!
筆者試著回到蔡總統接受訪問中有關兩岸關係的答覆,主要可以略分成三個層次。首先,北京認為去年蔡總統的就職演說給是「未完成的答卷」,路透社在此時問及確有其新聞意義,畢竟蔡總統即將進入就職滿週年的時刻。蔡總統回覆的專訪中提及,過去一年台灣保持維持現狀的政治承諾,一再以實際的作為來答覆維持現狀的立場。
值得注意的是,蔡總統用了「新的問卷」的概念,她強調台灣與世界都在變,兩岸也在變,這就是新問卷的重要體現,巧妙的將原由中方單方面設下的答卷,轉為提出兩岸雙方都面臨了「新的問卷」的層次。過去一年,民進黨政府在兩岸問題上,一直受制於中方設下「九二共識」的政治前提,來自北京設下標準答案的填卷要求;蔡總統所指的「新的問卷」,回到兩岸關係的本質應當是互動的過程,而不是一個固定的、制式的答案,認為不是只有台灣要填覆,中方也有責任一同面對這份新的問卷。
中國應要有更彈性的思維格局!
其次,蔡總統在這次的專訪中提到「台灣與中國」的對話,蔡總統強調過去一年中國對台灣採取一些措施,包括縮減中客來台觀光、軍事威脅及外交攻防等,她同時提到中國對台灣的一些要求、想法或立場,其實就是「九二共識」和「一中原則」的單方政治立場;相對於中方,台灣不但冷靜以對,也沒有挑釁更沒有意外之舉,台灣已展現出最大的善意,但由於中方仍不願面對台灣情勢轉變的事實,不利於兩岸關係的穩定發展。
蔡總統認為中國應當展現有更多的彈性與善意,甚至要改變過去傳統思維和官僚做法,而不是流於制式的作為,必須有更開放的格局;換言之,相較之下,台灣縱然面對中國一再的打壓,一直保持中道的立場,沒有惡言相向,尋求不同的路徑與方法來解決問題,這便是跳脫現有格局的思維,台灣不但沒有破壞兩岸關係,更是積極維持兩岸的和平穩定,採取包容的態度,以及謹守政治承諾。
中國要有身為大國應盡的責任!
第三,蔡總統也提及中國身為區域大國的角色,期許中國作為一個維持和平穩定的支撐點與責任感,這呼應了上述第一點有關兩岸共同面對新問卷的說法,以及對照第二點針對中國應展現彈性與善意格局的期待;蔡總統認為在極為多變的國際環境中,對兩岸關係需有新的思考,當中方有善意的表示,台灣也會投以相應的態度,且會展現更具彈性的可能,因此,中國身為大國更要擔當維持兩岸穩定發展的責任,要以不同的角度來看待兩岸的發展。
再來,蔡總統兩次強調兩岸關係受到中方傳統思維與官僚體制的限制,這似乎呼應了前段日子某國安高層對中國對台政策的批評,認為部分中方的官僚行為或許有迫於政治現實的考量,但這些都無助於兩岸的良性發展。其中,蔡總統特別以WHA為例,由於WHA的報名期限迫在眉梢,她認為這是兩岸的問題所在,中方過度政治化操作WHA議題,反而扭曲了原本具專業性的國際組織,且忽視台灣對國際社會的貢獻。台灣若如期出席WHA,這是中國對兩岸關係的彈性作為,台灣也會相向回應;反之,則是中國在決策上對兩岸關係的誤判。
新的、不一樣的兩岸關係思考 為未來共同找尋可能性!
針對兩岸關係的未來發展,蔡總統則提及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尤以對於蔡習會提出想法,願意和習有實質對話的機會,頗有向對岸領導人喊話的意思。
她認為習應有身為大國領導人的格局,負起兩岸和平穩定的責任,且是國際社會的期許;同時,也表示習應當好好處理中國對台過於官僚的傳統思維,唯有不要受制於單方面的政治性用詞,雙方需要更多的互動過程,需要善意的累積,才能為「未來共同找尋可能性」!
持平而論,蔡總統有意將兩岸關係提出更為「開放性」的發展,她認為中國有不可避免的責任,而不是單方去答覆「制式主導」的考卷,也不是聽由一方的政治要求;蔡總統所說的開放性意指雙邊共同面對新的問卷,應該以更為開放、彈性的格局一同面對這份問卷。
另外,蔡總統也透過專訪要將台灣的立場傳達給中國,中國採取限制性的思維來看待台灣的國際空間,只會讓台灣民眾更傾向反中,不利於兩岸關係的改善;換言之,她作為民選的總統必須回歸民意,中方應該好好正視台灣社會對民主化、自由及人權高度關注的轉變,一昧的政治打壓才是導致兩岸不穩定的根本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