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公、教人員18%優存退場後,節省經費原規畫要全數回歸退撫基金,但因為這筆錢是使用納稅人稅金支應,在執政黨立委段宜康的主導下,被修改為只有中央要編預算支應,地方不再需要,雖然解決部分地方政府的18%財務問題,但卻使得退撫基金挹注不足,可能又要提前破產,也因為執政黨立委與府院不同調,留下諸多政治聯想。
立法院司法法制委員會與教育委員會聯席會最近接連初審通過「公務人員退休資遣撫卹法草案」、「公立學校教職人員退休撫卹條例草案」,值得注意的重點之一是18%優存歸零後省下的經費,地方政府可自行使用,不再需要全數挹注回退撫基金,只有屬於中央的部分才要全數挹注,解除了地方政府的負擔;這是由段宜康主導,且綠委多數都支持的結果。
年改會規劃18%優存退場後所節省的經費,不論中央地方都要全數回歸挹注公、教人員的退撫基金,但因為地方常因財務困難而無力支付退休公務員費用,常造成沉重負擔而須舉債支應,形成惡性循環。
積欠18%預算,高雄等綠營縣市最多
依照今年度試算資料,18%優惠存款利息總負擔約823.7億元,其中台銀利息負擔145.6億元,中央政府負擔549億元,地方政府負擔129億元。由於十八%優存利息支出龐大,部分地方政府因財政困難而長期積欠利息,由台銀先行墊付,根據銓敘部提供的台灣銀行最新資料顯示,目前積欠18%優存利息最多的是高雄市的92‧35億元,其次是新北市的45‧40億元。
第三名的台中市積欠了13‧77億元,第四是雲林縣的6‧16億元,嘉義縣和屏東縣則分別積欠5億元和4‧96億元,最後是南投縣積欠2‧67億元,總計有170‧55億元;而且可看出除新北、南投外,幾乎都是綠營執政縣市。
相關條文通過後,各界除了驚訝,也有許多批評。除了主張全部挹注回退撫基金的退休軍公教團體反彈很大,支持年改的非退休軍公教人士也很不滿,認為將以納稅人稅金支應18%的經費被節省下來後,應該回歸給全體國民,而非回去挹注給退撫基金。
因為退撫基金是由新制軍公教人員提撥固定比例薪資,加上政府負擔的金額組成。全國公務人員協會理事長李來希說,年改節省的經費全數挹注退撫基金,是他基於「世代互助」,在年改會上提出的概念,現在民進黨因為地方多數執政而護航,幫綠營縣市首長解套。
段宜康年改版本,退撫基金較早破產
依照考試院與行政院的公務員和教職人員年改版本,刪除18%優存後節省的經費將全數挹注退撫基金,加上所得替代率的調降,公務員退撫基金的破產時間,將可從未改革前的2031年延後到2043年;未來50年可節省2390億元。公立教職人員退撫基金的破產時間從2029年延後到2049年;未來50年將節省5121億元。
若以只挹注二分之一估算,則公務員退撫破產時間將提前至2039年;教職人員退撫將提前至2040年,跟現在完全不改的情況相比,等於只能再延後10年不破產,比原先規劃的提前約5到10年破產。
要推翻委員會初審條文?
段宜康在臉書上說,其實如果講道理,連中央政府省下的經費,都不該「挹注」給退撫基金。因為就算通過年改會版本修法,將中央和地方政府省下經費全數挹注回退撫基金,地方政府如果不願繼續舉債編列預算,最後也還是回到「由中央政府補足之」的做法。
段宜康說,但就算全額挹注,因為先前的破洞太大,遲早也還是得破產。這波改革後應立即啟動規劃軍公教勞的退休新制度,才不會把爛攤子往後丟。去除「挹注」帶來的樂觀假象,才能真正擔起應負的責任。
對於民進黨自家立委「唱反調」的初審結果,年改會已經表達異議,將再與綠委溝通。段宜康主導的修法結果與年改委員會的規劃相左,等於執政黨立委公開反對行政部門,甚至總統府的規劃,雖然民進黨團總召柯建銘表示還會再做協商,但如果推翻委員會通過的法案,負面效應將難以避免,政治效應未來恐怕還會繼續發酵,成為執政黨茶壺內的風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