卸下財長後首露面 蘇建榮:「還稅於民」是假議題 政府有餘錢應優先還債

財政

財政部預估去(2022)年超徵稅收有望達到4500億元,引發一連串「還稅於民」的討論;行政院日前則拍板,預計年後每人普發6000元現金,讓全民共享經濟成果,但學界大多表達不認同。前財長、現任台北大學財政學系教授蘇建榮9日出席公開活動時更表示,政府有餘的錢應優先用來還債,不能因為有多餘的收入就拿來花,他也直言,「還稅於民」是個假議題。

蘇建榮卸下官職後,首度以學者身分公開露面

台灣金融研訓院與台灣公共議題研究協會、台大公共經濟研究中心等單位9日共同舉辦「2023 共享經濟成果!還稅於民是最好解方嗎?」研討會,包括金融研訓院院長黃崇哲、台灣公共議題研究協會理事長吳明敏、台大經濟系特聘教授林明仁、政大創新國際學院副院長連賢明、中央大學經濟系教授邱俊榮、立法委員鍾佳濱、台大公共經濟研究中心樊家忠、中經院院長葉俊顯、台大經濟學系副教授蔡宜展、台大經濟系教授劉錦添等人出席。

會中也特別邀請現任台北大學財政學系教授蘇建榮進行演講,這也是蘇建榮自去(2022)年底卸下財長一職後,首度以教授的身分出席公開活動。

蘇建榮指出,這幾年政府透過政策導引經濟成長,進而擴增稅源,包括2017年政府推動5+2產業創新計畫、前瞻基礎建設計畫;2018年祭出所得稅制優化方案;2019年提出投資台灣行動方案;2020~2022年針對Covid-19疫情紓困振興特別預算、企業及勞工紓困貸款方案。

攤開歷年的經濟成長率,蘇建榮說,2021年確實是最意外的一年,原本主計總處預測值是5.43%,結果實際的經濟成長率是6.53%;上市櫃公司原本預測獲利成長2成多,但實際成長高達72%;證交稅原先也預測僅有1200億元,但最後實際徵收了2700多億元,「你說這個是行政失靈嗎?這是違法超徵嗎?這是整體經濟擴張的結果所帶來的自然現象。」

(更多新聞/稅收超徵4500億 「天文超徵」能還稅於民?專家:關鍵在政府數字管理失靈

稅收實徵數為何大於預算數?蘇建榮親自解謎

蘇建榮認為,過去這幾年因經濟表現好而擴增稅源,使得稅收實徵數大於預算數,實際上稅制並沒有太大的變動;他也舉例,2021年經濟成長率6.53%,使得整體稅收大幅上升,而證交稅反映當年度的經濟情況,2021年證交稅也比預算數多徵得1500億元,但當年度上市櫃公司獲利是在2022年才繳稅,這也是為什麼2022年所得稅比預算數多了4100餘億元。

「有些批評者認為,這是違法徵收,豈有此理!」蘇建榮表示,稅收成長來是全民共同努力使經濟成長帶動稅源增加的結果,絕非違法課徵,但目前的評論都把事實掩蓋掉,這對於稅務從業人員而言,是相當不公平的事情。

蘇建榮也特別解釋,究竟是什麼原因造成實徵數大於預算數,他表示,預算籌編與執行的時間落差近2年,在這期間經濟成長率預測值與實際值常有差異;再者,所得稅落後徵繳也是其中一個原因;他舉例,像是2024年的預算大約是從2023年的1月1日開始籌編,主要以主計總處預測2024年的經濟成長率作為評估,但有時間落差的情況下,實際的稅收確實很難跟預算數持平。

(更多新聞/超徵4500億元還稅於民?鄭秀玲:政府應發放1萬元現金紅包 還財給困頓人民

實際稅收大於預算數4500億元,並不是全部發給人民

另外,他也表示,現在媒體都報導,2022年實際稅收大於預算數4500億元,因此這4500億元要全部「還稅於民」,這種說法是錯誤的,因為還要扣掉地方稅實徵數大於預算數金額、統籌分配稅款分配地方數、撥付中央政府特種基金(金融營業稅、長照發展基金等)之後,才是中央政府總預算可支配的稅課收入。

蘇建榮提醒,當政府的實際稅收大於預算數,先不要高興,因為總預算可能仍是赤字,必須扣掉赤字預算,才是實際上政府可運用的錢,「而不是全部拿來『還稅於民』,這是不對的!」

蘇建榮認為,稅收實徵數大於預算數的運用應該審慎規劃,包括減債,融通當年度歲出,降低預算赤字,或在當年度強制債務還本外,增額還債,不必舉新還舊,實質減債,讓未償債務餘額比率與債限比率擴大,以增加未來因應重大事件發生時的財政韌性。

蘇建榮指出,疫情過後全世界都面臨許多不確定性,包括通膨的不確定性、各國中央銀行如何對應頑固的通膨現象、系統性金融風險的不確定性、烏俄戰爭未解與地緣政治風險持續以及中國對於疫情「突然開放」政策對全球的衝擊,「這些問題皆會對經濟有所影響,當我們經濟受到影響時,財政當然也會受到影響,是否有多餘的財政空間去應對衝擊,這是必須思考的問題。」

另外,他也認為,政府應該強化包容性成長的經濟成果分享機制,因為過程中,有些部門或弱勢的中低所得者並未因此獲益,政府必須針對這些對象以多餘的稅收所產生的歲計賸餘為財源,編列預算給予補助,讓經濟成長果實可以真正下滲至這些部門或族群。

(更多新聞/稅收超徵》王鴻薇提出「還稅於民」 吳怡農主張「以稅還債」

蘇建榮:稅收預測確實有檢討空間,但並非行政失靈

最後,蘇建榮語重心長地說,稅收預算籌編確實有檢討之處,以縮短實徵數與預算數的差異。但他強調,「還稅於民」是假議題,「我們這一代已經跟下一代借了很多錢來花,有多餘的錢就該用來償還,不能因為有多餘的收入就多花,更何況現在總預算加特別預算還是財政赤字。」

蘇建榮也回應,對於行政院已拍板普發6000元的決定表示「尊重」,「但我不能同意的是,把它作為政治操作空間,當作個人獲取政治利益的手段,如此會破壞財政制度的穩健,讓財政規劃受到民粹的操弄,失去財政永續與韌性的能力…我不希望下一次稅收再比預算數多的時候,還是再炒政治操弄的議題,所以我才說它(還稅於民)是假議題。」

back to top
navbar lo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