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前我在永康商圈有家餐廳,由舍弟擔任主廚,三不五時需要食材時,我便就近到東門市場去採購,當然,市場裡的美食也不忘偶爾去嘗嘗,當時台北流行的外省菜,一是川菜,另一則是較像家常菜的江浙菜了。
其實在永康商圈賣江浙菜倒也合適。日本時期中期,來台日人漸多,於台北城的東門周圍聚居,日本政府將城牆邊的區域命名為「福住町」。而後隨著總督府規模擴張,台北城越為重要,乃將福住町規畫為官舍區,並應人口需求,東門市場於1928年開始營運;戰後,代表盟軍來台接收的國民政府要員,成為進駐此處日本宿舍區的主要社會階層,日本人離開後,街道沒什麼改正,而是取了一些諸如永康、麗水、金華等江浙地名。
在台北有兩個做外省菜必去的市場,一為南門,另一則是東門。暫不論南門,東門市場因為臨近總統府,冠蓋雲集,官夫人常要宴請各方大員,因此這市場便成了外省權貴官夫人經常出入的場所。
作家白先勇是大將軍白崇禧的兒子,白先勇筆下文學作品諸如〈一把青〉裡的空軍師娘秦芊儀到東門市場採買,聽聞空軍有人摔機,連忙搭乘三輪車趕去探望;〈思舊賦〉裡,官家小姐和一個有老婆的男人搞上了,搞大了肚子決意私奔,後來她們家的老傭人在東門市場看見她提著菜籃,大起個肚子,蓬頭散髮的,叫了聲「嬤嬤」,兩人相視而泣。
東門市場流傳很多大明星造訪的故事。紅遍半邊天的巨星林青霞曾住在東門附近,市場裡有家「東門興記水餃」很受她的喜愛,後來咱們的大明星雖到香港發展,但每返台便會一買兩、三千粒水餃回港餽贈親友。
賣水餃者,常得獎的「御園坊」老闆還在市場裡雇用一大堆人組成生產線包餃子,我記得最早是販售港式點心,後來也賣起熟食,而紅燒獅子頭也是招牌之一。
在我的年代裡,最會做外省菜的就是傅培梅,她是台灣第一位上電視傳授烹飪的人,《傅培梅時間》總計播出一千四百多集,教了四千多道膾炙人口的菜餚,真是驚人的成就。她的女兒程安琪本是演員,後與母親合作主持烹調節目,而東門市場就成了她練就水磨功夫的擂台。
據說她來到東門市場,便和「東門雞鴨店」的老闆娘梁羽芝討教,這攤不只賣雞肉,還順便加開料理課;「萬國牛肉」是程安琪陪著媽媽來挑選特殊牛肉部位,店家有如庖丁解牛,還深諳各部位與食材的搭配。
鄰近處有「羅媽媽米粉湯」、「黄媽媽米粉湯」,兩家各有擁護者,羅媽媽是客家人,待客親切,豆乾糋、肝連、豬皮、豬雜等在高湯裡滾得熟透,是我的最愛之一;隔壁的黄媽媽米粉湯則是台灣第一名模林志玲、明星恬妞、寇乃馨等經常來交關。說到林志玲,「味好香燒臘店」的肉鬆也是她的最愛,早期張小燕的媽媽、歌手陳淑樺等都曾光顧。
「五星中藥行」的痠痛藥頗受好評,傳聞前行政院長郝柏村常差人來取藥,不過這家藥行最受好評者其實是滷包,酸梅湯配方等也很搶市。
喜愛素食者,陳家那攤「上海臭豆腐」招牌上寫著大大的「臭」字,自稱配方來自家傳,只用莧菜梗之類的蔬菜發酵製成,不添加人工、化學成分,吃素者也大可放心食用。
「利隆餅店」在市場的一個小角落,目光要銳利才能找到,也不能太晚去,賣的是韭菜盒子、高麗菜餅、蘿蔔絲餅、紅豆餅、豬肉餡餅、蔥油餅、蔥燒餅、牛肉餡餅,每樣都屬二、三十元的銅板美食,早上六點半開始,十一點就將近售罄了。
老實說,東門市場攤位眾多,要我臚列全部的美食攤子並非易事,但是口味很主觀,每個人來到東門市場都有一張心中的美食地圖,去過東門市場的朋友,不妨藉本文抛磚引玉,費心想想您的最愛吧!
本文轉載自《台北畫刊》。更多精彩內容,請詳見《台北畫刊》官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