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北幼兒園餵藥風暴擴大》11人備案、4學童檢出藥物…立委要求擴大調查

教育議題

新北市板橋某準公共幼兒園爆出幼兒遭餵食藥物,在學童身上驗出「巴比妥」及「苯二氮平類」等藥物,從最早5月14日有3位學童家長前往派出所報案,至今時代力量立委王婉諭掌握到已有11位學童家長備案,其中4位孩子體內驗出有藥物殘留,且分屬於幼幼班、小班、中班。

王婉諭憂心,現在曝光的案件只是冰山一角,呼籲檢調擴大調查,並進行毛髮檢驗,並批評新北市長侯友宜,新北市府態度消極,還宣稱「接獲案件即高度重視專案辦理」,說有做出「到園檢驗」、「家訪」、「主動媒合」等措施,實際上有家長在4月就向市府申訴,至今都未接獲協助,連要轉園家長都只能靠自己。

新北幼兒園餵藥受害學童越來越多,已4人驗出藥物殘留

王婉諭今(5)日偕同受害學童家屬、時代力量新北市黨部主委王薇君、台灣兒科醫學會秘書長歐良修召開記者會。

王婉諭指出,家長們從今年2月開始發現,他們就讀於新北市板橋某幼兒園的小班及中班的孩子,出現情緒易怒、邊睡邊哭叫的異常行為,在家長詢問下,孩子說出有遭老師餵食不明液體、飲料,因此家長帶著孩子分別前往醫事檢驗所、醫院等為孩子驗尿,陸續驗出在2名孩童體內存有「巴比妥」及「苯二氮平類」兩樣藥物。

王婉諭表示,截至目前為止,總共11位學童家長備案,其中4位孩子體內有藥物殘留,遍及幼幼班、小班、中班,雖然新北市政府昨(4)日有發出6點聲明,但是家長都還沒得到妥善的協助。

時力批新北市政府消極卸責,轉園只能靠自己

王薇君表示,就他掌握,新北市政府僅聯繫一位家長,就只有給他學校名單,讓家長自己去聯絡學校,但學校沒有名額可以讓學童入學,家長後來去問社會局,社會局說他們也沒辦法,「就是各踢皮球,這叫什麼專案、什麼積極處理」。

王薇君透露,有些家長還讓孩子在學校念,因為夫妻兩人要上班,家裡沒有後援,也沒辦法把孩子放到別的地方,所以也只能硬著頭皮讓孩子繼續念,他批評,從5月14日至今積極的態度在哪裡,市長連新北市都管不好,選總統是作夢。

王婉諭強調,早在5月14日之後,新北市對於幼兒園內發生的不當對待事件就應該隨即展開調查,即便該案件涉及餵食藥品,教育局可能沒有能力直接進行相關藥品調查而交由檢警,但不代表新北市教育局就沒有責任。

被餵藥學童遍及幼幼班、小班、中班,王婉諭籲擴大調查

王婉諭表示,至今教育局完全沒有針對此案公開說明,在幼兒園宣布租約到期即將在7月停業後,教育局也未主動提供轉園資訊,相較過去其他縣市發生幼兒園不當對待事件,地方教育局協助幼兒至其他園所就讀,新北市在這件事情處理上是非常消極甚至卸責。

此外,他建議,由於案件逐漸擴大,為了釐清完整案情全貌,由於時間拉長難透過尿液檢驗出結果,毛髮檢驗雖然時效較長,但是民間檢驗機構跟量能相對有限,家長難以自力救濟,因此更需要政府主動介入協助,協助保全證據,保障受害兒童與家長權益。

王婉諭也說,在起案件中,多是孩子說出哪位老師餵了飲料之後,家長才察覺不對勁,因此,希望在調查過程中,能夠讓孩子充分表達,正視兒童證詞以及加強兒童的表意權。

教育部應討論幼兒園全面加裝監視器

最後,面對層出不窮的兒虐事件,受害者家長往往要面對調查和蒐證不易的情況,孩子的證詞也難以被採納,因此,王婉諭認為,幼兒園全面裝設監視器是一個符合大家期待,而且應該進入討論的方向,不僅是在發生不當對待時能釐清真相,老師面對不實指控也能有保障。

值得注意的是,該幼兒園其實有裝設監視器,但幼園園表示,那段時間監視器剛好在維修,所以沒有監視器畫面。

但王薇君質疑,其實4月初時間就有家長去投訴市長信箱,4月園所的監視器就壞掉,為什麼這麼巧?

巴比妥及苯二氮平類用於治療癲癇患者也需鑑測血液濃度

至於若兒童食用到「巴比妥」及「苯二氮平類」藥物會如何?

歐良修表示,「巴比妥」及「苯二氮平類」都屬於中樞神經的抑制劑,在兒童的話,大概只有癲癇類患者才會做使用,一般不會使用,早期以也許會用於鎮靜、安眠、抗焦慮,但因其安全性及副作用,近期已不常使用。

此外,因為它的有效濃度與產生副作用的濃度相當接近,而且每個人的代謝狀況不一樣,所以這一類的藥物在專科醫師在長期使用都會去監測血中濃度,避免藥物不夠或過量。

在副作用的部分,歐良修指出,短期會出現嗜睡、反常性失眠、注意力不集中、腸胃不適等症狀,長期會有戒斷症狀、依賴性、注意力不集中或記憶力、判斷力衰退等問題,使用上絕對要相當謹慎。尤其,在5歲之前,可能因為腎臟、肝臟還未發育完全,影響藥物代謝情形,不論是何種處方藥,都不應擅自餵食。

歐良修表示,家長才是最了解自己小孩的人,單一次的看診很難看出孩子的變化,如果家長有發覺孩子的轉變,而且長期停藥還是會有上述問題,建議到兒童神經科進行完整治療。

歐良修也藉此呼籲,兒童藥物安全不是成人直接把要剝半給孩子吃,也不能只看體重,要看他的腎臟發育,要精確給藥,藥物在好的範圍就是好的藥物,但是超過或是不應該接觸而碰到的話,對我們的身體健康都會有不良的影響。

back to top
navbar lo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