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漫畫《七龍珠》、《沙漠大冒險》、《怪博士與機器娃娃》作者鳥山明,傳出1日因急性硬腦膜下出血(急性硬腦膜下血腫)過世,享壽68歲。
工作室已證實死訊,並表示鳥山明的創作生涯長達45年,希望大家永遠記得他。根據日媒引述相關人士指出,鳥山今年2月曾動過腦瘤手術,希望等到未發表的新作品公開,可惜未能如願。
究竟什麼是「急性硬腦膜下出血」?哪些族群容易發生?又該如何預防?
急性硬腦膜下腔出血死亡率達50-90%
根據衛福部台中醫院神經外科衛教資訊指出,顱內出血依解剖位置,可分為硬腦膜上腔出血、硬腦膜下腔出血、蜘蛛網膜下腔出血及腦出血。嚴重的顱內出血常合併有腦水腫及腦壓過高的情形,並因而導致生命危險,但顱內出血若未合併有腦水腫及高腦壓的狀況,則大多數病患可順利復原。
分析顱內出血原因,交通事故最常見,其次是跌落。
台中醫院指出,嚴重頭部外傷存活下來的病患,幾乎都有不同程度的身心障礙。以發生率、死亡率、殘障率、社會成本支出及醫療資源使用的觀點來看,頭部外傷造成之顱內出血無疑是一個重要的醫療問題及社會問題。
台中醫院也提到,在各種不同類型的外傷性顱內出血中,最嚴重者應屬急性硬腦膜下腔出血,而嚴重外傷性顱內出血的患者中,其出血類型最常見的也是急性硬腦膜下腔出血。急性硬腦膜下腔出血的死亡率達50-90%,若患者同時因其他疾病而服用抗凝血劑,則死亡率高達90-100%。
為何會造成「急性硬腦膜外出血」?醫:4原因佔最多
郭綜合醫院神經外科主任張啟文解釋,急性硬腦膜外出血是神經外科的急重症,常見於頭部外傷,以車禍、工安意外、跌倒或鈍器傷居多。而急性硬腦膜外出血的致病機轉,是外力造成顱骨骨折及顱骨下方之腦膜動脈斷裂,以致大量出血,「因出血速度頗快,很容易使顱內壓升高,造成患者昏迷,甚至死亡。」
張啟文指出,頭部外傷中,大約有1-2成會有硬腦膜外出血,好發位置在顳葉及額葉,「可能因為顳骨較薄、較脆弱,顳骨及額骨的內部,也就是緊貼著腦膜的部分,是不規則的,所以比較會骨折,也比較會傷及腦膜動脈。」
張啟文也提到,硬腦膜外出血的症狀和出血的位置及出血量有關係,可以是沒有明顯症狀,或是頭痛、嘔吐,或一側癱瘓,更嚴重 的是意識不清、昏迷,甚至死亡。而硬腦膜外出血的診斷主要是透過頭部的電腦斷層掃描(CT),紡錘型的高密度區塊就是硬腦膜外出血,如(圖一)。
硬腦膜外出血的治療有哪些方式?如何預防?
至於硬腦膜外出血的處理治療有哪些方式?張啟文指出,可分為保守療法及手術治療。
「若出血量多且有神經學上症狀,如意識不清、兩側瞳孔不等大、一側手腳無力等,則須立即手術取出血塊。若出血量少且沒有嚴重症狀,意識清楚、手腳活動自如,則可先採保守療法。」但張啟文提到,需嚴密監控,因約有2成患者在3天之內,會從清醒變為昏迷,須立即手術。
張啟文也表示,腦膜外出血手術的預後和手術前的昏迷指數有絕對的關係,「如意識狀態還不錯,昏迷指數9分以上,術後死亡率很低,且可能回到原來的工作。假如已經深度昏迷,昏迷指數小於5分,則預後很差,有將近4、5成的死亡率;即使存活,也有許多後遺症,所以應儘速診斷並手術。而出血量多寡、患者年齡、及身體其他器官狀況,也和預後有關。」
張啟文強調,硬腦膜外出血是嚴重的疾病,常導致個人的身心障礙,甚或死亡,也會造成家庭的崩潰,所以應儘量預防,「像是注意交通安全,尤其機車的小心駕駛,注意工作安全、注意酒後的行動等,都可以降低發生的可能。一旦發生,最好儘快和醫師取得共識,儘早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