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部法人改革拍版 李世光期許成為產業創新好幫手、企業打拼好夥伴

政府政策

經濟部所屬法人改革方向正式拍版,傳言一年多的整併確定不在這次的革新選項。經濟部長李世光宣佈,所屬的法人將分為「平台型法人」與「領域型法人」,其中,工研院、資策會、外貿協會為三大「平台型法人」,將與包含金屬中心、生技中心、紡織所、車輛中心等等13個領域型法人緊密結合。

經濟部未來4年將投入50億元,以跨法人合作帶動13個領域產業創新成長,鎖定人工智慧、區塊鏈、自動駕駛、精準醫療等國際重要趨勢進行相關研發,以因應全球工業4.0與數位經濟帶來的產業革命新浪潮。另外,改革部分,未來將退出具與民爭利疑慮的業務,並建置主管考核及跨法人/企業合聘與借調機制,活化組織人力。

以開放式創新系統平台(OISP)模式加速跨法人合作

繼經濟部長李世光拋出法人革新議題,外界就猜測下轄法人可能進一步整併,如今,法人改革方向確定要透過跨域整合,以開放式創新系統平台(OISP, Open Innovation Service Platform )模式加速跨法人合作,簡單來說,未來將結合各法人技術,透過創新技術為積木,堆砌出產業所需的跨領域解決方案。

以實際案例來說,紡織大廠儒鴻先前推出的智慧衣(iSmartweaR),就是由工研院量測中心與材化所跨域合作非接觸式生理感測紡織品,而後智慧衣再結合工研院服科中心健康照護服務模式與養生村/醫院發展健康照護監測管理系統。

又如4月間,透過經濟部技術處的「智慧手持裝置核心技術攻堅計畫」,資策會智通所與中鋼合作開發智慧眼鏡工業解決方案(Remote Master),除了整合中鋼作業需要的功能,再透過頭盔搭載智慧眼鏡,大幅提高工作效率,也減少20%維運成本。

經長李世光:法人革新是持續性業務

李世光指出,經濟部轄下法人在過去台灣技術升級過程中扮演重要角色,是國際上少有能將基礎研究與產業化連結的典範,也是台灣產業的寶貴資產,近年全球產業發展新趨勢以及社會長久以來對法人的建言,包括定位是否符合原本的目的,法人必須階段性調整任務,以「創新帶動改革,改革加速創新」為主軸。

他說明,未來新的部分,是透過法人平台集結跨領域知識,協助軟硬整合,強化國際鏈結,以加速跨領域產業創新生態體系的建構、引領產業從領域創新邁向平台創新,革的部分,將透過業務聚焦與組織活化,督促法人向上提升,作為產業、企業的好幫手、好夥伴。

李世光也強調,法人革新是持續性業務,經濟部將滾動式審視國內外趨勢與挑戰進行策略調整,使法人成為帶動下一波產業創新、人才培育與創造就業機會的泉源活水。

創新研發協同網絡,檢討爭議業務及活化組織人員

根據經濟部規劃,法人革新有「創新」與「改革」兩大策略,互為帶動。經濟部技術處代處長羅達生解釋,目前經濟部轄下法人的產業科技研發能量約有1.2萬人,透過「開放式創新系統平台」(OISP)串聯,可形成創新研發協同網絡,對內將深入地方協助產業、對外則是鏈結國際掌握商機。未來更將朝建構國家級產業技術研發聯盟方向努力。

但龐大的法人平台若要配合廠商掌握即時的商機要如何推動?羅達生說明,未來地方政府、產業公協會、企業可在地向法人單一窗口提出產業發展技術需求;貿協、工研院、資策會三大平台法人也將以長期累積的國際網絡資源,協助鏈結國際創新夥伴。

而在強化國內產業創新能量上,法人團隊將針對高技術含量的「厚創新」團隊,予以技術推進、資金募集、國際鏈結等關鍵性的創業協助,形成創新技術邁向新創事業的育成推手。

至於改革策略,「將檢討爭議業務及活化組織人員」,羅達生說,檢討爭議業務後,將退出具與民爭利疑慮的業務,聚焦平台與專業領域核心業務。而活化組織人員部分,將於今年底,所轄各法人將完成建置主管考核及跨法人/企業合聘與借調機制,以產學研人才流動,創造跨界效益。經濟部期許,這次法人改革可將使法人成為產業創新的好幫手、企業打拼的好夥伴,,創造產業連接未來、連接在地、連接國際的新價值。

經濟部廣告

back to top
navbar lo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