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的軌道工業與精緻農業,哪一個更有國際競爭力,更值得列入前瞻計畫投入資源呢?
台灣芒果要出口到大陸,沒想到在海關被驗出農藥殘留(而且我們容許的農藥殘留標準還是大陸的10倍),結果不是銷毀就是退貨。
為什麼會被驗出農藥殘留?因為沒給為了防蟲害而噴灑上的農藥,足夠的時間揮發掉。
農村工作沒人要做!貿易商趕出貨...便宜行事=農藥殘留
這又是為什麼?專家說:「現在正值芒果採收期,但芒果多在山坡地採收,天熱酷暑、很難找到願意做的工人。加上有些貿易商趕著出貨,果園晚套袋又提前採收,採了就直接外銷,沒有遵守安全採收期,外銷就容易出問題。」
因為農村缺工沒人,所以該套袋的時候沒套,套好之後該等候的時間沒等,但是交貨時間到了,只好採下來送上船。結果就被驗出來了。
結果看來像是農藥殘留的食安問題,其實還是源自農村缺工與管理上的深層問題。
而且更糟的是,這種農藥殘留問題,說不定內行人甚至主管機關,在芒果還沒有摘下來之前就知道會發生了。只是知道歸知道,人家訂貨的貿易商就是要賭一賭,硬是要闖關看看,又能怎麼辦?
殊不知,每一次的這種新聞,其實都在傷害台灣的農業聲譽。當全世界都知道你們自己根本沒把關,老是想賭闖闖看,別的國家的海關與農管單位,又會怎麼作呢?
台灣農業比軌道建設有國際競爭力!
台灣的農業有國際競爭力。至少我認為和從來沒自己蓋過的軌道建設與軌道上跑的車輛比起來要有國際競爭力多了。
我們資源有限,不努力發展自己既有的長處與強項,把資源花在已經有競爭力的精緻農業。卻要向全民借上數千億,花在幾乎是從零開始的軌道工業,而且還認為有一天我們可以把軌道工業外銷輸出。
這真的是聰明的作法嗎?這真的是把錢用在刀口上嗎?這樣的計畫、預算與建設,真的算得上是前瞻嗎?
(本文經作者授權轉載自王明鉅F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