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研究院突破傳統地質測量與探勘的技術限制,結合台灣中油股份有限公司的鑽井技術,於今(21)日在宜蘭員山開鑽全臺首座「深層地熱探測井」。
中研院廖俊智院長、經濟部郭智輝部長及台灣中油公司董事長李順欽等多位官員出席,共同見證這項能源開發的重要突破。
精密探測技術定位地熱資源
中研院運用先進的精密地質探測技術與3D建模技術,成功定位地下深層熱源。廖俊智指出,臺灣位於環太平洋火環帶,地熱資源豐富,且具有不受天候影響、穩定零碳排放的特性。根據潛能評估,臺灣擁有高達數百萬瓩(GW)的深層地熱潛能,然而由於過去受限於探測和鑽井技術,開發困難重重。
此次探測位置運用了大地電磁、反射震測及震波成像等技術,耗時兩年完成地下熱源的3D模型建立,精確定位了地熱能源儲集的位置。廖院長表示,這是臺灣首次進行深度超過4公里的地熱探鑽,將為未來的地熱開發奠定基礎。
加速臺灣淨零能源轉型
這次深層地熱探測井的成功開鑽,象徵著臺灣在自產低碳能源方面邁出關鍵一步。全球正在推動低碳能源的應用,臺灣此次鑽探地熱資源,展現了加速實現淨零排放目標的決心。
這項由中研院與台灣中油公司共同推動的計畫,融合了科研與技術的力量,不僅加速國內地熱能源開發,也為實現能源多元化和淨零轉型提供了重要契機。
廖俊智強調,此一合作模式展現了國家科研力量的整合,對未來推動科學技術應用及自產能源開發具有重大意義。
除了中研院與中油在地熱方面進行合作,其實台泥近年也積極發展地熱能源。
台泥早在2017年便投入地熱發電的研究,並在其位於台東延平的地熱資源區進行開發。台泥的目標是透過地熱發電,不僅為自身提供清潔能源,還希望能進一步供應區域電力,協助地方實現能源自主與永續發展。這項計畫也展示了台泥在實現企業減碳、推動淨零排放上的具體行動。
此外,台泥積極推動可再生能源的應用,包括地熱能、風能與太陽能,以減少對傳統化石燃料的依賴,並符合全球低碳經濟轉型的趨勢。
(本文初稿為信傳媒使用 AI 編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