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總統執政即將滿6個月,針對賴總統的施政滿意度,11月以來分別有鏡新聞、震傳媒、中華亞太菁英交流協會、台灣民意基金會等四家機構發布民調。
民調結果顯示,鏡新聞、震傳媒、中華亞太菁英交流協會的民調趨勢一致,賴總統的滿意度為50.8%-51.6%,不滿意度為31.2%-36.9%。只有台灣民意基金會民調,賴總統的國政贊同度為42.8%,不贊同度為43.0%,明顯與其他三家民調結果不同。
四份民調時間相近,其中一份結果大不同
根據媒體資料,鏡新聞民調是委託大地民調公司執行,震傳媒、中華亞太、台灣民意都是委託山水民調公司執行。民調實務上,由同一家民調公司執行,可以避免民調結果,受到不同民調公司之間,抽樣與訪問品質差異的影響。
同樣由山水民調公司執行的震傳媒與中華亞太民調的結果趨勢一致,但台灣民意民調的結果完全不同,就值得進一步探究。根據台灣民意基金會公布的調查報告,該基金會認為造成賴總統11月民調下滑的因素包括:「國會改革立法釋憲」判決引起社會強力反彈;社會對近半年台灣政局擾攘不安的不耐;最近賴政府相關人事安排引發社會強烈不滿;內閣表現不佳,直接間接影響賴清德聲望;十月「中華民國熱」已經過去。
根據媒體資料,震傳媒、中華亞太、台灣民意三個民調的執行時間只差5天,上面所謂造成民調下滑的各項因素,同時間執行的震傳媒與中華亞太民調同樣受到影響,顯然那不是造成民調差異的原因。
在議題之後提問,會對民調結果造成干擾
根據三個民調機構公布的問卷資料,震傳媒與中華亞太民調是在民調議題前訪問賴總統的滿意度,而台灣民意基金會則是在議題後進行訪問。民調實務上,為了避免受到民調議題干擾,通常對於重要政治人物的支持度、信任度、滿意度會採用議題前訪問方式進行,國內定期公布民調的機構,包括美麗島電子報民調、鏡新聞民調、震傳媒民調都是如此。
根據台灣民意基金會公布的問卷資料,本次民調是在訪問完川普相關議題(包括欣賞度、是否樂見川普當選、川普是否會出兵保台、台灣付保護費、川普當選造成美台關係倒退)、國會改革釋憲接受度、朝野衝突責任歸屬之後,才訪問賴總統的國政贊同度。合理推估,上述的議題脈絡造成的訪問結構,對賴總統同國政贊同度產生干擾,是造成議題前訪問的震傳媒民調、中華亞太民調賴總統的滿意度維持在5成以上,而議題後訪問的台灣民意民調,賴總統的國政贊同度出現所謂「死亡交叉」的差異現象。
讀懂民調是公民社會重要課題
從上所述,對於重要人物的支持度、信任度、滿意度的調查,採用議題後訪問的方式,往往會隨著每次民調議題不同,其隱含對特定政治人物的有利或不利的議題脈絡,造成特定政治人物支持度的不連貫異常波動。
例如根據台灣基金會公布的民調報告,10月民調出現的賴總統社會支持結構年輕化的所謂「10月驚奇」現象,11月又忽然「曇花一現」消失無蹤,事實上就是議題干擾效應,造成每個月突然都有數百萬人改變對特定政治人物支持度的奇特現象。
在目前台灣社會,民眾透過媒體,可以輕易接收到各家民調機構,定期或不定期發布的各項時事民調資訊。公民如何正確讀懂民調,提升所謂民調識讀的能力,無疑是現在公民社會維持民主運作的重要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