擔憂台海爆發戰事,先前日媒披露日本計畫在九州部署長程飛彈。據《產經新聞》24日的獨家報導,日方防衛省和自衛隊將做出轉變,脫離過去依賴駐日美軍的模式,達到自主發射長程飛彈的目標。
此外,統一指揮陸海空自衛隊各部隊的日本防衛省常設組織「統合作戰司令部」24日上路,由約240人組成。同時負責自衛隊與美軍間協調工作的司令官由空軍將領南雲憲一郎出任。
擁有橫跨三大自衛隊指揮權的司令部前所未有,此次設置是為了防備大規模災害和台灣突發事態,提升部隊的快速反應能力。
「統合作戰司令部」救日災、防台出事
共同社報導,聯(統)合作戰司令部首任司令官,由59歲空軍中將南雲憲一郎出任。擁有橫跨3大自衛隊指揮權的司令部前所未有,此次設置是為了防備大規模災害和台灣突發事態,提升部隊的快速反應能力。
日本防衛省指出,部隊運用工作過去由陸海空自衛隊各自負責,在2006年統合幕僚監部成立後,由統合幕僚長負責,但該機制只是輔佐擁有指揮權的防衛大臣;在2011年東日本大地震等大規模災害時,臨時組成統合任務部隊進行救災。
今後統合作戰司令官從平時起就掌握包括太空和網路等新領域在內的各部隊情況。突發事態時,在從戰力分配到作戰指揮的廣泛權限下展開跨領域作戰。統合幕僚長將把輔佐防衛大臣作為主要工作。
「長程飛彈」為強化防禦力的基石
報導指出,日本的長程飛彈作戰需透過人造衛星、無人機、雷達等多種手段收集資訊,進行探測和跟踪;透過地面、艦艇和戰鬥機等多種手段發射,發揮克敵功能,以長程飛彈將其摧毀。
由於需要陸海空自衛隊一體化作戰,因此新成立的聯合作戰司令部以統一指揮為前提。
長程飛彈射程可達1000公里或更遠,被稱為「防區外飛彈」(standoff missile,又稱「遠攻飛彈」、「戰區外飛彈」),是可從入侵敵軍的攻擊範圍之外攻擊的一種手段。
它也當成打擊敵方境內軍事目標的「反擊能力」,被定位為強化防禦力的基石。
目標:2年內對他國具有威懾力
在此之前,日本當局已於2022年以長程飛彈為中心,制定了《國家安全保障戰略》,要求在2027年之前形成「日本具有首要責任」,能應對其他國家侵略的態勢,以日本的主體性為原則,發揮固有的威懾力。
報導指出,自衛隊獨立作戰的長程飛彈無法馬上運用。令和7年(2025年)先行部署的美國製「戰斧」(Tomahawk)巡弋飛彈,仍需握有互換性系統的美軍支援。
長程飛彈主軸的日本國產「12式陸基反艦飛彈 改良型」也將於今年部署,統一指揮的軟體等階段性整備需等到令和9年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