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小農》ESG最好的時刻也是最壞的時刻

努力小農

CFA丟掉了ESG

最近國際ESG界發生了一件大事,知名的「CFA(Chartered Financial Analyst ,中文為「特許金融分析師」)宣布,他們將自2025年4月8日開始將原有的ESG Investing Certificate(環境、社會與治理資格證書) 改為名 Sustainability Investing Certificate (永續投資資格證書)。

根據《ESG Today》看到發送給證書持有者的消息,全球投資專業協會特許金融分析師協會 (CFA Institute) 將在其「ESG 投資證書」中刪除「ESG」一詞,將其更名為「可持續投資證書。 這次名稱變更之際,「ESG」標籤已帶有政治色彩,尤其是在過去幾個月川普當選總統後的美國,以及共和黨政客日益高漲的反 ESG 運動,導致資產管理公司因其 ESG 投資政策而成為訴訟和撤資的目標。 CFA 協會於 2021 年在全球推出 ESG 投資證書,為投資專業人士提供旨在將 ESG 因素分析並融入投資決策過程的教育計畫。

CFA在2021開始的「ESG 投資資格認證」,考試和線上自修課程890美元,成為追求證照者的聖杯,但是在美國總統川普的影響力下,更名為「永續投資資格認證」,這代表ESG時代即將落幕?(圖片來源/截取材自CFA網頁

美國在國際貿易中主導市場的買家,美國企業的採購要求,有時候比某些國家的內部要求更高,所以ESG的要求成許多國家的標竿。台灣金管會證期局也在前幾年公布上市、上櫃公司必須揭露其「ESG 永續報告書」,除了公司的財務報告外,還要將公司在治理、環境、社會方面的努力予以公告周知。

不過坦白說,在目前時局不好的期間,很多企業都惶惶終日,就像輝達創辦人黃仁勳過去說的:「公司距離倒閉只剩30天!」的危機感,面對顧客、監管單位的ESG要求不勝其擾,又要裝模作樣、欣然揭受,企業主還要唸言不由衷的公關稿。

驢子吃露水?

就像伊索寓言中的「驢子吃露水學唱歌」的故事,一頭拉磨的驢子看到蟋蟀唱歌,深得主人喜歡,就問蟋蟀如何唱歌,蟋蟀說,都是喝露水的,所以會唱歌;於是驢子就學蟋蟀只喝露水,沒幾天驢子就餓死在牠拉的磨旁。

當初設定ESG作為企業指標,源自於2000年的3件驚爆的詐欺案:安然醜聞導致公司破產和人員流失。世通公司醜聞導致公司資產膨脹約110億美元,並導致約3萬人失業。最後,廢棄物管理公司醜聞導致該公司損失約60億美元,收入膨脹17億美元。這些醜聞對全球金融市場產生了不利影響,並導致了許多國家陷入長達數年的嚴重全球經濟衰退。

美國國會跨黨派通過沙賓法案(Sabine-Oxley Act),為《2002年上市公司會計改革和投資者保護法案》的簡稱,簡言之,就是企業如果作假賬,公司的CEO(總經理),CFO(財務長)都有詐欺等刑事責任,以保障投資大眾的權益。這也成為後來的企業社會責任(Corpe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簡稱CSR)。

誠實揭露是企業責任

其實企業最重要的就是他們的財務報告是否如實的揭露,提供給公眾明確的資訊,這也是企業最基本的治理責任。如果企業的ESG不能體現在財務報告上,理論上這個企業的前途堪憂,因為如果企業長久經營策略,以及業務計劃,沒有考慮到企業在社會中的價值與影響力,當企業的產品生命週期結束後,企業就沒有未來發展的機會。

這原本是個正確的政策與法規,只是企業實際經營上,對於「永續」永遠是說起來重要,做起來次要,忙起來不要的雞肋,特別是企業專業經理人往往有任期限制,都在追求眼前任內的績效,至於ESG等社會、環境責任,只是美化的數字。

川普來自工商業界,他深知企業實際經營的情況,他自選前就高調指責ESG、DEI(多元、平等、包容),就是為企業主的不堪其擾代言,因為大家忙於應付這些看起來、說起來、聽起來重要的企業社會責任,但對企業實質並無幫助,甚至還阻撓企業的進步,當然也會影響到員工的待遇、福利。川普揚棄這些虚矯的繁文祳節,當然會得到美國私部門的喝彩與支持,這也是外表上川普胡說八道,而實質上卻得到更多的民意支持。

我相信虚假的ESG對企業確實有害,也是犯罪(按沙賓法案內容而言),但是如果企業正心誠意去做ESG的規劃、投資,則是福國利民的機遇。

以「小農種碳專案」按照黃金標準的「SDG Impact Tool(永續發展目標影響力工具)」,按照SDG的目標、實質目標、指標,明確且保守的估算未來10年專案期間每項指標的實質影力,並換算成折合美金的價值,在認證期間,每年查核、修正影響力的統計。

小農行,企業當然也行

我們花了非常多的時間與小農溝通,也相信大多數的小農還是不清楚土壤固碳的原理,畢竟他們看不到光合作用,也很難想像土壤中的微生物如何產生固碳作用,因為他們並非這方面的專家,但是「知難行易」,他們知道怎麼耕作,然後在可能的條件下,變更耕作方式(減少土壤物理擾動,如翻耕、增加覆蓋),或是農業資材(微生物肥料,生物炭等)以及減少水土流失等。

這需要專業的專案開發者聚合這些分散的小農,幫助他們MRV(監測、報告、驗證)的設計、執行、認證,而本質上,仍是按照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 SDGs的各項指標去規劃、設計、執行他們的氣候行動(SDG 13)專案內容,種植各種作物,在各種栽培情境下,額外產生了「種碳」以及共同產生的「糧食安全(SDG 2)」,「健康福祉(SDG 3)」,「優質教育(SDG 4)」,「尊嚴的工作與經濟成長(SDG 8)」,「負責任的消費與生產(SDG 12)」,這6項SDGs分門別類的具體目標(Targets)和指標(Indicators),都有設計階段的專案活動規劃,小農在他們從事農耕時,配合農耕的工作時間表,自然融入減碳、糧食安全、健康、教育、提高收入、負責任消費等永續的影響力中。即使不明白他們的ESG是什麼,但是在每天的農耕實踐中,自然就產生了永續影響力,而且可以經過量化工具,而獲得認證。

企業經營雖然比農耕活動複雜,但是也是由無數的作業單元所組成,同樣也供應商到顧客的上下游流程,高層主管必須掌握企業營運方向,人無遠慮必有近憂,如果企業只是自顧自賺錢悶聲發大材,而不考慮外界環境變化,以及內外部顧客滿意,在迅速變遷的時代中,很難長久經營下去,只能憑運氣。

國際會計準則財務資訊揭露,更注重企業的氣候影響、自然資源影響的財務揭露,企業在財務上必須揭露相關的影響資訊,畢竟全人類在可見的未來,都只能生存於這唯一的地球,我們無法獨立於地球氣候變遷、自然資源無法循環利用的環境中,我們既要看到危機,更要看到轉機,企業才能永續。

不論是企業還是小農,其基本的業務流程都相似,只是企業擁有更多的資源,更應該以SDGs為企業發展的核心指標,因為小農可以參加小農種碳而做到,企業更應該可以做到。(攝影/方儉)

最壞的時刻,也是最好的時刻

「小農種碳專案」遵循聯合國SDGs,依照ISEAL國際社會環境永續標章認可協定,和黃金標準的永續影響力工具,由數百位小農為主體,進行氣候行動,同時也開創出永續績效的影響力,經過黃金標準認證除了碳信用(carbon credits)」外,還有可以標示永續目標的農產品。

企業可以支持小農,不但可以獲取支持小農永續行動,同時也可以內化成企業永續文化,不論從企業的業務、產品設計、製造、銷售等環節中,再創造永續績效。

永續績效不但沒有「雙重計算(double-counting)」的問題,反而可以產生漣漪效應,結合小農的永續影響,繼續擴大影響力的影響範圍,例如以種碳小農的產品為企業伙食的食材,就是「SDG 8 負責任的消費與生產」的具體表現,當員工在公司吃飯時,同時支持(投資)了小農的SDGs,也轉化成企業的ESG,並且可以量化出影響力的績效。

狄更斯《雙城記》中開頭寫著「這是壞的時代,也是最好的時代」,現在ESG烏雲罩頂,連川普都不信,這並不是ESG本身的問題,而是過去的弄虚作假,引起很多人的厭惡,不論改為為「永續」或「企業社會責任」,還是要回到永續價值的本質,這也是SDGs的17項目標,169項具體目標,和252項指標(如扣除重複者,為234項),在全球的永續價值(普世價值)體系中,建立自己的目標,勇往直前。相信真正注重、實踐永續的企業,才能夠與健康的社會與環境共存下去。

back to top
navbar lo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