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學人:習近平罕見向外國工商巨頭示好 華爾街可能重返中國市場?

美中貿易戰

英國《經濟學人》報導,中國股市今年表現比美國股市優異19%,再加上國家主席習近平向外商示好,能夠挽回華爾街遠離中國的心嗎?

今年中國股市的表現優於美國股市的情況相當罕見,由於DeepSeek和Manus ai等中國ai新創公司的題材熱炒,MSCI 中國指數今年來上揚17.1%,近一年上漲39.4%。

陸股表現比美國股市優異19個百分點,因為投資人擔心好戰的總統川普政府對外揮舞關稅大棒,使美國經濟閃現衰退的信號,拖累美股道瓊指數今年來下跌1.9%,標普500指數下跌4.9%,那斯達克(Nasdaq)下挫10.2%。

費城半導體指數今年來下挫14.7%,在美股4大指數當中敬陪末座,成分股AI晶片大廠輝達今年來大跌20.7%,台積電ADR同期下挫14.55%。

相比之下,上證綜指小漲2.2%,深圳成指上漲4.1%,港股恆生指數同期上揚17.8%,香港上市的騰訊同期大漲19.5%,阿里巴巴更是狂飆57.4%。

近日習近平也罕見向外商示好,3月28日這位中國領導人在北京人民大會堂會見美、德、英法、日、韓、沙烏地、巴西等國際工商界的40多位代表。

其中,歐洲企業有15家的佔比過半,40多位工商代表涵蓋物流、汽車、生物醫藥、半導體、能源等7大關鍵產業。從特斯拉到賓士,從SK海力士到沙烏地阿美,與會企業在中國產業鏈中佔據核心位置。

習近平賣力演出招商的戲碼,加上港股逆勢上漲,足以吸引國際投資人重返中國市場嗎?到目前為止,並不明顯、也不順利。

2010年代初,當外界看到中國龐大的經濟和快速成長時,許多人看到了一片充滿無限機會的土地。然而,最近幾年,中國經濟成長放緩,以及之前幾年政府對電玩遊戲開商、補習班公司等民營企業用力打擊,導致外國法人機構持有的中國A股占比大減,從2021年初的6.4%減至2024年底的4%。

阿里巴巴股價今年飆漲6成

今年港、陸股上漲,主要受益族群是香港上市的高科技股,反映出西方投資人對中國人工智慧(AI)技術表現新的熱情。即使經過最近上漲,香港許多AI相關公司的股價看起來仍然相對便宜。

按照未來每股盈餘預估,當前香港恆生科技指數的本益比約為19倍,而2021年的最高峰接近70倍。以同樣的標準來看,中國的科技公司不僅明顯比美國科技股便宜,整體中國A股也比美國股市便宜。

然而,談到中國股票,外國投資人就比較猶豫了。便宜可能是重燃外資興趣的必要條件,但是這還不夠。三個問題令投資者保持謹慎,必須解決所有問題,他們才有可能大量重回中港股市。

第一個問題已經取得一些進展,最初就是這個問題讓外國投資人望而卻步。中國的監管科技業行動始於2020年,當時,在螞蟻集團創辦人馬雲批評國家監管機構後,中國政府取消科技巨頭阿里巴巴旗下金融科技部門螞蟻集團的首次上市新股(IPO)。

中國吸引外資,面臨三大挑戰

此舉引發有關中國是否已變得「不適合投資」的討論。如今似乎出現解凍跡象,今年2月份,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與一群民企老闆舉行會議,包括馬雲和DeepSeek的創辦人梁文峰,當時習近平強調企業家精神的重要性和中國市場的規模。

第二,中國經濟可能復甦,也將有所幫助。過去幾年,受房地產業崩盤的打擊,中國經濟陷入衰退,多數中國大型企業成長依賴的引擎消費支出也受到打擊,但是必要的工作最多只完成一半。3月16日,北京推出新的經濟救助方案,主要為了刺激消費的決心,包括補貼消費貸款利息,以及適度增加中國政府退休金等措施。然而,救助規模僅佔國內生產毛額(GDP)的2%,遠不足以拉動消費支出。

最後一個挑戰,也是在可預見的未來看起來最不可能解決的挑戰,就是中美關係空前緊張,使得「山姆大叔」的美國投資人心存警惕。

2023年,時任美國總統拜登簽署新法規,規定美國私募股權投資人如果希望投資中國某些高科技領域,必須獲得批准,川普可能會擴大相關法規的影響力,因此,對華爾街本身來說,這意味著投資中國的門檻已經提高很多。

社群評論
back to top
navbar logo